足下的来历(足下由来与谁有关)

生活知识 2023-04-29 11:41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本文目录一览:

“足下”的来历是什么?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山西临汾人,姓姬,名重耳)历尽苦难,登上君主之位。晋文公对追随自己多年的近臣按功行赏时,发现忠心耿耿的介子推(山西介休人)不辞而别,归隐山林。介子推追随晋文公十九年,无怨无悔。当年公子重耳(晋文公)逃难至卫国(今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整天吃不饱饭,严重营养不良,介子推悄然割下自己腿上一块肉,为公子煮了一碗肉片汤补充营养。得知真相,公子重耳当时就哭了。如今,自己君临大位,而功臣遍寻不得,晋文公命人在介子推退隐的绵山(今山西省5A级景区)放火欲逼出介子推。火熄之时,众人发现了抱树而亡、宁死不仕的介子推。晋文公抚树哀叹,用此树之木制木屐一双以示怀念。名列“春秋五霸”之后,晋文公经常念叨介子推的“割股之恩”,看着这双精心 *** 的木了潸然流涕日:“悲乎足下!”“足下”由此成为对同辈或长辈的尊称。

你知道“足下”的来历吗?

“足下”,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清人梁章钜的《称谓录》说:“古称人君,亦以‘足下’称之,则‘足下’之为尊称。”那么,为什么尊称对方用“足下”这个词呢?

据刘敬叔《异苑》卷十记载:“介子推逃禄隐迹,抱树烧死。文公(晋文公重耳)拊木哀嗟,伐而制屐(以木作底的鞋)。每怀割股之功(介子推在重耳出逃中,介子推曾割自己大腿上的肉为重耳充饥,亦称“剐肉奉君”),俯视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将起于此。”

晋文公执掌政权后,要之前随同流亡的臣子们,说说自己的贡献,再来论功行赏。看到众人自我吹嘘、争相邀功的嘴脸,介之推非常厌恶,他自始至终都不发一语,晋文公也没想起他来。介之推失望之馀,带著母亲退隐山林。有人为他打抱不平,晋文公才想起了他的恩泽,急忙派人寻访,但是介之推已经淡泊名利,无论如何都不肯下山受赏。

有人向晋文公献策,放火烧山逼他下山,却没料到这把火熄灭之后,众人在满山灰烬中,找到了抱著一棵树被活活烧死的介之推与母亲。悔恨不已又伤心欲绝的晋文公,除了命人厚葬介之推母子之外,并将这棵树砍下来,制成一双木屐,每当他穿著这双鞋,就想起那段患难与共的往事,不由得慨叹∶“足下,悲乎!”

因此,“足下”一词,虽然和脚有关系,但词意并不是将朋友踩在脚底下,而是取其睹物思人,感怀昔日之情,而衍生出对朋友敬称之意。

为什么古人尊称对方为“足下”

“足下”在古代是一个对人很尊敬而自己又谦虚的称谓,适用于同辈之间或下级对上级,包含的意味与现代的“您”有些相似。

最早出现在古书面有记载的,是《战国策·燕策》,其中乐毅给燕惠王回复的一封信,里面写道:“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

乐毅是原来的臣,燕惠王是原来的君,已经不是君臣关系了,故而乐毅选择了“足下”这个称谓,十分恰当。当然在同辈之中使用“足下”的称谓古书上数不胜数。

按照我们现代人的理解就有些奇怪这个称谓,足,明显是指脚,那么既然这是尊敬的称呼,怎可以能把对方称为脚下呢?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足下”这个称谓的来历。

晋朝有个叫嵇含的人,他编撰了一本《南方草木状》,在这本书中他引述了东方朔在《琐语》中事情:“木履起于晋文公时。介之推逃禄自隐,抱树而死。公抚木哀叹,遂以为履。每怀从亡之功,辄俯视其履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亦自此始也。”

意思就是因为晋文公继位后,有一个之前帮他登上晋国国君的大功臣介子推,在晋文公为登上大位时落难,介子推曾经割自己的肉给他吃,功成身退隐居大山,晋文公为了想他出来当官继续辅佐自己,但介子推不愿意,晋文公就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出山,但不小心把介子推烧死了,晋文公很难过,就把介子推抱树而亡的这棵树,制成了木履,每次想到介子推当初帮助自己的功劳,就悲伤地看着木履想起介子推,于是“足下”开始演变成饱含尊敬的称谓。

当然,古代与“足下”有些类似的称谓也还有很多,最相似的应该是“阁下”,还有诸如“陛下”、“殿下”之特定称谓。

足下的来历

足下一词是表示对同辈,朋友的尊称,意思相当与您。足下这个词出于一个典故。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出奔在外19年,后由秦送回。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即位后为晋文公。晋文公欲封赏有功之人,当年跟随他逃亡在外且在无粮时割股肉让重耳食用的介子推不愿接收封赏,带老母隐居到锦山中(今山西介休东南)。

晋文公去锦山找他,他避而不见,晋文公用烧山的办法迫使他出山,没想到介之推却抱着大树被烧死了。晋文公十分悲痛,于是令人砍下这棵大树制成木屐说:悲乎,足下!。足下一词由此而来,因一开始就代表晋文公所尊重的人,所以足下一词逐渐演变成对表示敬重的人的称呼。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