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乔致庸是什么样的(乔致庸是哪个朝代)

生活知识 2023-04-29 11:41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历史上的乔致庸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乔致庸的故事。乔致庸出生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年幼的他只只能跟着母亲生活,后来母亲改嫁,他也就跟着继父一起生活。

本文目录一览:

晋商乔致庸简介 乔致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看过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人,对于乔致庸这个人应该都不陌生。许多人可能都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电视剧《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可以肯定的是,历史上确有乔致庸此人。

乔致庸,祁县乔家第三代人,字仲登,生于公元1818年。祁县的乔家,在当地是有名的晋商,从祖父乔贵发开始就已经以诚信为本,来往生意场上。乔家的生意起源于乔贵发,但真正将乔家生意发扬光大的却是第三代的乔致庸,人称“亮财主”。

乔致庸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去世了,他由自己的兄长抚养。本来的打算是,他的兄长接手乔家的生意,而他自己则通过读书科举,走仕途之路。计划很好,但计划远远赶不上变化。乔致庸刚刚靠山秀才,他的兄长便去世了。偌大的乔家,需要一个人站出来背负。所以乔致庸只好放弃自己的打算,转而弃文从商。

乔致庸一生有六个妻子,不要觉得多,那是因为乔家有规定,乔家人不可纳妾。所以他虽然有六个妻子,但是却没有一个妾室,这六个妻子都是续弦。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的陆玉函,实际上是编剧因为影视剧需要虚构的人物。乔致庸的六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都诰赠夫人,而没有陆氏。

乔致庸将乔家带入辉煌,但他并不对自己的商业帝国多么留恋。等一切都稳定,自己的孩子都已经长大之后,便将自己的生意全部移交给自己的子孙管理。而他自己则急流勇退,闲置家中,过着清平恬淡的日子。闲置家中的期间,他在同治初年,不惜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乔家的家教极为严格,而乔致庸本人也曾读儒家经典,因此可以说的上是一个君子。乔致庸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甚至将其带入到了自己的商业中来。君子注重诚信,而乔致庸本人也极为看重诚信。“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是他的商业理念,要求绝不弄虚作假,糊弄顾客。孔子讲究“有教无类”并不拘泥于阶级之分,而乔致庸用人也是不拘一格。他不看出生,只看能力,曾经做出破格提拔一个店铺伙计的事情来。

乔致庸性情恬淡,对权利银钱并不看重,反而极为喜好读书。也许是因为他的理想并不是经商,所以在乔家发展蓬勃的时候,还能急流勇退,将大权交与自己的子孙。他闲置在家,闭门课子期间,曾经“肆力史册。广购图书,效法燕山窦氏,严饬子孙无少懈”。由此可见,他对书本知识的看重。

除此之外,乔致庸拥有乔家人一直流传的优点。那就是不忘初心,广行善举。现在许多商人,一旦发达了,很不得天天穿金戴银,显示自己的钱财。这实际上是为了掩饰以前的贫穷,真正内心富足的人是不怕以前的穷苦,也平视现在富有的人。乔家在乔致庸的爷爷发家的那代,就一直与人为善。乔贵发并不刻意掩饰自己以前的贫穷生活,反而在屋里挂着以前破烂的东西,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以前的生活。他经常资助贫困人家,冬天的时候会熬粥接济吃不上饭的穷人。而到乔致庸这代,尽管家财万贯,但一样的保留了这样的美德。他一直强调不轻视任何人,严格要求家里禀行勤俭持家的美德。而同时,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他却愿意拿出诸多钱两去帮助别人。清朝末年,内外交困,又加上连年天灾,很多老百姓都吃不起饭。光绪三年,他所在的县城闹了粮荒,县里百姓遭遇饥馑。面对被饥荒所扰的百姓,乔致庸打开粮仓,接济百姓。渠本翘创设中学堂,孟步云创设女子学校。均以重金襄助,其盛德广为人所传诵。因贩灾义举。受到清廷“举悌弟加五级”,并赏戴花翎的嘉奖。

历史上的乔致庸真的实现汇通天下了吗?

历史上的乔致庸真的实现汇通天下了,他没有受到朝廷的刁难。

乔致庸的人生经历了整个清朝晚期。接手家族生意后,他却在社会动荡、兵荒马乱的清朝晚期把乔家的生意推到了顶峰,尤其是乔家的票号生意。

乔致庸当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疏通南方的茶路、丝路。乔氏家族的衰败,是从清末清政府设户部银行始。

当时乔氏票号业务多被官办银行夺走,公私存款大幅度减少,乔氏不得不把票号改组为钱庄。辛亥革命时期,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原依附清王朝的乔氏商业,大受损失。

乔氏在包头的复字号商业,1926年冯玉祥军向北撤退,饷粮皆由包头商号垫支,摊派极重,乔氏复字号因此损失粮食五万石,现洋150万元,元气大伤。

扩展资料:

乔致庸之所以能有雄厚的资本实现自己票号汇通天下的理想,在于他从一开始就把乔家在包头的复字号生意发扬光大,复字号也成为乔致庸发家的起点。

在乔致庸做东家时复字号已经是包头第一大商号,几乎垄断了整个包头市场。有句话说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当时经过两代经营,乔家在包头有11处生意,关内还有好几家铺子,总数有17家。光复字号有3个大号,十几个商铺几百名伙计。

包头当时是新开发地区,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相交的地方,除了马很多东西都很缺乏。乔致庸利用包头为基地,将商业触角发展到蒙古地区,直到北京和天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乔致庸

清朝著名商人乔致庸简介资料

乔致庸简介

说道乔致庸简介,人们的第一反应应该就是乔家大院里面的人物了吧。乔致庸是乔家第四代的当家人,是山西人,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商的家族里。

《乔家大院》乔致庸剧照

在乔致庸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和母亲就早早的离开了他,就剩下他与他的哥哥相依为命。乔致庸的哥哥便担起了又当爹又当妈的责任,挑起了家里的生意,抚养幼年的乔致庸。乔致庸从小聪慧,且特别爱看书,尤其是儒家思想的书籍,他本想走上做官之路,奈何他刚刚考中秀才,他的哥哥却离开了人世,丢下乔家的生意无人接。乔致庸没办法,只能放弃自己想要的走得仕途,走上了从商之路。可能与从小看得书籍,学的知识有一定的关系,乔致庸对待人都非常的随和,更是特别讲究诚信,用“德”来经营生意,他的一生之中更是做尽了善事。

在乔致庸秉承的诚信与“以德为商”的信念下,他的不断努力终究换来了乔家的生意慢慢的缓和,甚至一日比一日兴隆。到了清代末期,乔家的资产更是以千万两白银估算的,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乔致庸代表晋商能够走向全国,这若不是有一定的能力和韧性是不一定能够做到的。到同治皇帝后,清 *** 衰亡的裂痕愈来愈明显,乔致庸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家宅,遂有了后来山西民居的代表建筑“乔家大院”。乔致庸一生娶过六个妻子,因为乔家祖训不许纳妾,乔致庸的六个妻子都是先后续弦娶的。乔致庸有六个儿子,乔致庸晚年的时候,其三儿子接手了乔家生意,成为了乔家当家人。乔致庸活了89岁,是乔家最长寿的当家人。

通过乔致庸简介可以看出他一生坎坷,不过最后也算寿终正寝。

乔致庸的老婆

乔致庸是清末的著名商家,他很具有商业头脑,用自己的聪明,和诚信,将当时岌岌可危的乔家复兴,使乔家曾一度富可敌国。

《乔家大院》陆玉菡剧照

乔致庸一生为人十分豪放,待下人很好,和邻居也很和睦,做了许多善事,很受当地人爱戴。乔致庸是乔家第三代人,一生活了八十九岁,共娶了六位妻子,分别有马氏和高氏,还有杨氏和周氏,后来又娶了两位杨氏,他那六位妻子给他一共生了儿子六个,六个儿子又共给他生了孙子十一个,到了晚年的他,基本是四世同堂。历史关于乔致庸的妻子记载很少,只知道乔家祖训家规严谨,并不让后人参与 *** ,如命的嗜酒,不许刻薄下人,还有最严一条,就是不准纳妾,所以乔致庸的六个妻子,都是前任病故续弦的。至于为何六任那么多,都会病故,历史也没详细记载,有说可能是乔致庸寿命活得太久,所以才会有这现象,也有神论的传言,说乔致庸命硬,克死了亲人,也包括妻子,至于真相并不详细。不过还有些记载,却是说乔致庸娶的最后一位老婆,年龄和他孙子差不多,不过娶这个老婆,却是后人的意思,因为贴身的服侍,有老婆的身份,总比外人合适,不过就这个老婆,好像也有说法,是在他之前去世的。以上是有关历史记载的乔致庸家事,而在影视剧中,乔致庸的一生其实是只有一个老婆的,那就是大家熟知的陆玉涵,在影视剧里,当时乔致庸是为了家族利益,才娶了她,所以一开始感情不怎么样,不过陆玉涵也是聪慧过人,后来两人磕磕绊绊,也是渐生感情,不过这个人物却是虚构的。

乔致庸后人

乔致庸,中国清朝年间的大商家,经商有道,为人谦和,很讲诚信,曾考中秀才,本是想做个文雅读书人的,有心想考举人,或进士,做个仕途文人,却因父母早亡,其兄长又去世,不得已才接受家业,经营起了商道。

《乔家大院》乔致庸剧照

乔致庸一生娶了六个妻子,共有儿子六个,孙子十一人。乔致庸的大儿子名叫乔岱,聪明又能干,而且很懂的结交,人缘人好,和当时清朝的朝中大臣私交都非常好,在乔致庸生意上做出了很大的帮助。乔致庸后来老了,却将家业转手给了第三个儿子乔景俨,乔景俨为人善良,接管家业后,行善很多,但对乔家家业发展贡却没怎么做出太多献。乔景俨去世以后,乔家家业便由乔岱的大儿子乔映霞接管了,乔映霞是个很精明且能干,治家很有方的人,虽然他的兄弟们,在成家后都自己立了门户,但都是相互扶持,让乔家祖业发展走到了巅峰期。而值得人一提的是乔景俨的孙子乔倜,曾是一名抗日英雄,在 *** 侵略我国时,加入了抗日战争,后英勇殉国。从乔家从包头创业开始,这一代算起,到乔景俨的孙子已经是第七代了,共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直到抗日战争时期,到乔家的“映”字辈,以后共有六十多人,因为战乱,为了躲避战火侵扰,纷纷去了上海、北京、还有云南等多地,还有一些出了国,只留下了乔致庸当年建造的,高大而又威严的乔家大院,伫立在落寞中,诉说着当年乔家的荣耀。

乔致庸资产

乔致庸是个商人,他一生都花在怎么赚钱,怎样解决乔家上上下下的人口吃饭的问题。他是乔家堡的大东家,一辈子兢兢业业为了家族而付出着。怀着以富治国的伟大理想奋斗着,放在现代来讲,那么乔致庸就是个企业的龙头老大,有着一身智慧与手段的CEO。

乔致庸画像

他有多少资产呢?在当时,只能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他,这个词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不否认他真的很有钱。

富商知道钱生钱的道理,乔致庸经历了那么多,一生都在与钱打交道,他知道怎么赚钱,当然也知道怎么花钱。不过说他花钱,倒也不是都是为了自己,在他晚年的时候,乔家尽量在把钱用在资助百姓上。乔致庸虽然说是个很有钱的商人,但他终究还是记挂着百姓的。这样的商人做着好事,怎么能不让人敬佩呢?他也算是个有名的有钱人了,还是个大善人,自己富了有钱了还总是帮助下百姓们。要是乔家最后被孙茂才接管,他那个总是心里好被动摇的人,指不定乔家成了什么样子呢!

有人粗略估计了一下,乔致庸带领的乔家堡在当时的山西是富甲一方的大家族,据说他当时拥有的资产比清 *** 的一半儿还多。比 *** 还多,那不得是很有钱了?乔致庸在当时要当个土皇帝,谁敢比过他?怪不得清朝在打仗的时候都要跑去向乔致庸借钱呢,所以说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也不可谓是不合适的。

乔致庸坐牢

乔致庸一共经历过两次牢狱之灾,第一次是因为江雪瑛告发朝廷,第二次是因为军饷的事情被关。

《乔家大院》乔致庸剧照

江雪瑛一度怨恨着乔致庸与他分手,还娶了陆家 *** 背叛他们的爱情,多年来一直不惜一切代价与乔致庸在商场上暗中较量着。当时太平军没有杀进北京,但是把加入太平军的一个名叫刘黑七的人给斩首示众了,刘黑七对乔致庸有恩情,所以他偷偷将其尸体弄出来埋葬了。但是被江雪瑛知道了,她跑去告发朝廷,乔致庸被打入大牢。

江雪瑛对他有多爱就有多恨,在看见乔致庸满身伤痕之后又于心不忍,又与孙茂才和陆大可商量怎么把乔致庸给救出来。陆玉菡到处筹借银两,经过以前认识的一个胡大帅的担保,最终朝廷同意拿钱来将乔致庸释放出来。其后陆大可变卖家产来帮助乔致庸,可是那么大一笔钱,始终还是不容易凑齐。最后,江雪瑛在暗中帮助乔致庸交齐了这笔救命钱。

战争来临,朝廷向乔家借钱出征,乔致庸答应并给他们运送粮草。过了一年零八个多月之后乔致庸回来,但是孙茂才这个小人却跑去混淆视听,说尽乔致庸的坏话,朝廷听信他的谗言不按约定归还向乔家借来的钱。

之后乔致庸上京城讨钱,可是被关进了监狱,乔家上下为难之际孙茂才趁此机会向乔家讨要乔家大奶奶。大太太没有办法,只有答应孙茂才,此后乔致庸出狱。

乔致庸结局

乔致庸是乔家大院里面的大东家,乔致庸结局也非常简单,他在妻子的葬礼上遇到初恋江雪瑛,两个人对于一辈子所发生的事情都非常感慨,而在江雪瑛参加葬礼离开后,乔致庸从椅子上摔了下来,慢慢的闭上眼睛,就这么逝世了。这就是乔致庸结局。

《乔家大院》乔致庸剧照

乔致庸结局其实早有预料,他因为是乔家的大东家,很多事情身不由己,家族遭到困难之后,为了解决困难,担负起责任,他只能抛弃初恋江雪瑛,娶了大家的 *** 陆玉菡。而他的这个决定致使江雪瑛因爱生恨。而陆玉菡确实典型的贤妻良母,即使被乔致庸冷漠,即使知道乔致庸有另一个心上人,她依旧毫无怨言,温柔的对待乔致庸,慢慢的获得了乔致庸的爱。

但是乔致庸和陆玉菡的爱情夹杂着乔致庸的初恋,所以即使幸福也很煎熬。再加上后来遇到的商家纷争还有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等一系列的挫折,使得三个人的内心更是煎熬。但是乔致庸没有放弃,依旧想要将乔家的商号发扬光大,一直怀揣着以商复国的理想。但是京城最后还是沦陷了,作为商家,他不顾别人反对资助慈禧逃难,后来慈禧解除了对商号的一系列禁令,乔家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

从这时候起,乔致庸就像一个普通商人,开始经营家业,爱情也慢慢的有了回转,江雪瑛经过一系列的事情也放下了心中的恨,所以说乔致庸结局也算是寿终正寝。

历史上的乔致庸是什么样的

乔致庸,字仲登、号晓池,是乔全美之子,乔贵发之孙,乔家第 四代人。人称“亮财主”,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卒干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是乔门中最长寿的人。他娶过六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都诰赠夫人。据说他最后一个妻子可作他的孙女,两人的年龄相差三十几岁。这样看来,不知底细的人会认为这位老翁好色,老了还讨妙龄为妻。其实老翁娶妻竟是儿女们的主意。因为他家虽说僮仆很多,可贴身服侍实在不如自己的妻子方便,妻子比孝顺的儿女使用起来自然得多。娶了妻子,一来省去子女们的麻烦,二来还可避免同仆妇女佣的风流不雅。

致庸生有六子,十一个孙子。在他执掌家务时,可称得上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了。在他手上,“在中堂”的事业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发展。如起先是“复字号”称雄于包头地面,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于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当时“在中堂”的财势已挤身于全省富户前列,家资千万,商业遍布全国。他为了光大门庭,又大兴土木,于同治初年开始,先在老院西侧隔小巷购买了不少房基地皮,又修了一座里五外三的楼院。而且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有阳台走廊。登上阳台,可观全院。阳台前沿,设有扶栏,扶栏上刻有砖雕,砖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明楼竣工后,又在两楼院隔街相望处,陆续兴建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为后来连成一体奠定了基础。在他手里建筑的房屋占到现在整个房院的三分之二。

乔致庸的确人如其名。他待人随和,处世中庸。由于他善于计谋,在他执掌家业时,资产越滚越多,是“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

乔致庸的一生颇有善行,经常救济贫民百姓。特别是在清光绪三年,天遭大旱,赤地干里,寸草不生。民谣有:“光绪三年,人死一半“的说法。当时乔致庸曾开仓赈济。对此,光绪八年版《祁县志》有记述,并给予褒奖。

在理家上,他经常告诫儿孙:经商处事要以“信”为重,以信誉得人。其次是“义”,不哄人,不骗人,该得一分得一分,不挣昧心钱。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摆在首位。又诫“骄、贪、懒”三个字。他治家有方,以《朱子治家格言》为准则,把它当作儿孙启蒙的必读课,同时写在屏门上,作为每日的行动规范。儿孙如若有过,则令跪地背诵,到有针对性处,令读多次。如犯抛米撒面之错,便把“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反复诵读,直到认错为止。然后再作一番训教,最后犯者谢赦,慢慢退出。

乔致庸还把他亲拟的对联着人写好刻就,挂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已。惜农惜食非惜财,缘惜福”。以此告诫儿孙,注重节俭,不要贪图安逸,坐享祖业。他对他的儿子进行了排队分析,认为长子不可委以重任,因为长子骄横跋扈;次子个性暴烈;三子过于老实,亦非经济之才;四号朴实迟钝,不善于说话;五子是个书呆子;六子体质瘦弱,难担大业,没有一个是他的理想继承入

只有长孙乔映霞性地忠诚厚道,聪明伶俐,故对映霞寄予厚望,教诲亦多。常对其教育说,唯无私才可讼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气忌燥,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小,知欲圆,行欲方”。“为人作事怪人休深,望人休过,待人要丰,自奉要约。思怕失益后损,威怕先紧后松”。这些教诲,对乔映霞的立身行事是有很大影响的。 俗话说,人老惜子,乔致庸老年时,对他的六子宠爱至极,偏袒极甚,因而在他的幼子去世后,恸哭不起,染病卧床,二年后离开人间。

清廷总理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搞洋务运动,组建北洋舰队,因国库空虚,财力拮据,向“海内最富”的山西募款时,乔家一举捐银十万两,购得军舰一艘。李鸿章感念之余,欣然撰写一副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制成铜板,赠予乔家。当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仓惶西逃,途经太原,危难之际,乔家又慷慨解囊,太后特赏赐“福种琅环”匾额,乔家高悬大门之上,以耀门庭。一方面俭以持家,一方面又慨然捐助。俭以持家使子孙不骄不奢不 *** 逸,而慨然捐助即是结交官府,寻找政治庇护,尽管乔家人世代经商与读书治学,从不为官。应该说,这两方面是乔家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具体的经商之道,就不是这里三言两语说得清的了。而“在中堂”后来的败落,直接原因是战争爆发。1938年,大片国土沦陷于日寇侵略者的铁蹄下,“在中堂”自然在所难免,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在中堂”合家老小数十人,弃家出走,避难于平津等地,从此再没回来。

乔家谨严的家规,和“准备充足,谨慎将事;人弃我取,薄利多做;维持信誉,不弄虚伪;小忍小让,不为已甚;对待‘相与’,慎始慎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经营法则,即使在今天也不乏闪光之处。乔家的主人中,除了乔贵发、乔致庸这样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脚踏实地、永远向上的人生强者,也不乏与时俱进投入时代大潮推动历史前进的智者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