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主动脉瘤该如何治疗

恶性肿瘤 2024-12-18 11:08恶性肿瘤www.zhongliuw.cn

腹主动脉瘤,一种因动脉中层结构破坏而引发的疾病,是动脉壁在血流冲击下无法承受压力而形成的局部或广泛性的永久性扩张或膨出。关于腹腔主动脉瘤的治疗,下面为你详细解读。

目录

一、主动脉瘤病因

正常动脉壁包含内膜、中层和外膜。当中层受损,弹力纤维断裂,动脉壁即失去弹性。多种因素可能导致主动脉瘤的形成,如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侵蚀主动脉壁,感染、囊性中层坏死、外伤以及先天性因素等。

二、腹腔主动脉瘤该如何治疗

1. 外科治疗

(1)升主动脉瘤

对于呈袋状的升主动脉瘤,可在常温循环下,无需阻断升主动脉,在分离后用主动脉钳钳闭瘤颈,切除全部主动脉瘤壁,再用细线连续缝合,完成手术。对于棱形动脉瘤,需切除并行端-端再吻合并进行人工血管替换,这需要在特定的手术条件下进行,如体外循环、中低温心停搏等。

(2)主动脉弓动脉瘤

主动脉弓动脉瘤多见于夹层动脉瘤,对于此类病症在特定章节中有详细论述。其他类型的主动脉弓动脉瘤,目前一般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切除,并用人工血管替换。手术过程中会特别注意脑灌注,以降低手术死亡率,并防止脑气栓或碎片栓塞的危险。

(3)降主动脉动脉瘤

降主动脉梭形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因需阻断降主动脉并可能切除较长的一段降主动脉而面临并发症风险。为降低脊髓及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曾采用过多种方法,如低温阻断、左心转流术等。还有保留肋间动脉并将其再移置于替换的人工血管上的方法以及改进吻合方法以缩短阻断时间等。

一、Crawford的革新与左心分流术的挑战

Crawford提出了内封式吻合法,巧妙地运用药物帮助降压,减轻左心负荷,进行动脉瘤切除。他主张无需附加额外的保护措施,这一策略在DeBakey等开创左心分流术的先驱们看来,也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尽管两者在脊髓缺血损伤发生率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Crawford的方法以其简洁、高效逐渐赢得了认可。至今,尽管意见尚未统一,但Crawford的术式已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技术的革新与挑战

胸-腹主动脉瘤以及侵犯腹腔动脉、肠系膜动脉和肾动脉的腹-胸及腹主动脉瘤,这些复杂的手术问题对于心血管外科医师来说,是极端困难和复杂的。需要切除并替换长段降主动脉与腹主动脉,常常需要转移肋间与内脏动脉。但近年来,得益于、药物处理、输血等领域的进步,特别是Crawford对手术技术的改进,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在他的内封式吻合和袖片肋间动脉和(或)内脏动脉的移植法被广泛应用后,手术生存率已经超过了90%。患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伴随多种疾病,自然预后较差。手术是他们的唯一选择,且该手术是在常温下进行的。

三、介入治疗:为胸主动脉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近年来,介入治疗成为动脉瘤治疗的一大突破,特别是对于高龄和不适宜手术治疗的患者。从Dotter和Cragg首次报道血管内支架植入技术以来,胸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不断进步。覆膜支架的应用更是为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其适应证包括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以及Stanford A型和B型夹层动脉瘤等。只要动脉瘤两端有适当的瘤颈,且足够长,就可以进行支架锚定。但介入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如动脉瘤过度迂曲或涉及重要分支血管就不适宜。尽管早期死亡率约为10%,但这一方法因其简单、快捷、有效而备受推崇。它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创伤小、痛苦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手术治疗。

四、主动脉瘤的治疗效果评价

胸主动脉瘤手术治疗相较于非手术效果更佳。虽然手术死亡率在不同报告中有差异,但整体而言,手术治疗的效果是显著的。手术效果与动脉瘤的部位、性质有关。无论如何,对于胸主动脉瘤患者来说,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主动脉弓动脉瘤手术治疗的卓越成果已经在国际医疗界引起了巨大的关注。采用深低温停循环的基本方法,使用膨体人血管(Gor-Tex)或白蛋白及血浆预凝的新技术,加上不断优化的缝合方法,Crawford和Vaccaro医生在主动脉弓部瘤手术中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成功救治了19例中的20位患者。同样,Yuichi Ueda和Shigehito Miki医生在深低温停循环的同时采用逆行脑灌注技术,成功救治了全部8例患者,无一死亡。

在降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面,成果同样显著。DeBakey和McCollum在1980年报告的500例降主动脉瘤手术治疗案例中,通过改进手术技术和方法,手术死亡率从1970年前的18.5%降至1970年后的9.4%。长期随访显示,手术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生活质量也更加满意。尤其是Crawford等人在1981年报告的112例手术中,手术死亡率仅为9%,5年实际生存率达到了58%。尽管有时会出现脊髓缺血损伤截瘫的并发症,但从长远来看,手术治疗仍是主动脉瘤患者的宝贵希望。

关于主动脉瘤的症状,它们通常由瘤体压迫、牵拉或侵蚀周围组织引发,症状的程度和类型取决于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胸主动脉瘤可能压迫上腔静脉,导致面部、颈部和肩部的静脉怒张、水肿等症状。主动脉根部瘤可能因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瓣环的扩张而出现相应的杂音,并可能引发活动后胸闷、气急等症状。胸主动脉瘤患者常经历疼痛,如果疼痛突然加剧,可能预示瘤体即将破裂。

诊断主动脉瘤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胸、腹部X线照像、超声波、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这些检查手段能够准确地确定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成为诊断的金标准。动脉造影是外科手术或腔内治疗术前评价动脉瘤的重要手段,但需要注意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如出血、过敏和动脉栓塞等。

主动脉瘤还可能引发其他疾病,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动脉瘤再破裂。这一并发症可能由血压急剧波动、术中机械刺激或术后抗凝治疗引起。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动脉瘤破裂的风险以及再破裂后的死亡率也随之上升。对主动脉瘤患者必须进行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主动脉瘤是主动脉病理性扩张,当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时,称之为主动脉瘤。此病症分为真性主动脉瘤和假性主动脉瘤。真性动脉瘤涉及血管壁的三层结构,而假性动脉瘤则是动脉局部破裂,由血块或临近组织封住而形成。

挂号科室:心胸外科、血管外科

温馨提示:饮食要清淡,高血压者要控制血压。

好发人群:多见于老年男性。

常见症状:水肿、咳嗽、气急、吞咽困难等。

是否医保:视具体医保政策而定。

治疗方法:手术、药物治疗。

主动脉瘤术后护理与观察要点

术后患者进入神经外科ICU,需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活动情况、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呼吸)的改变。对于血压高的患者,需控制性降低血压至16/1 lKpa左右。对于清醒的患者,建议绝对卧床48~72小时,并避免在48小时内剧烈晃动头部,保持情绪稳定和大便通畅。

1. 脑血管痉挛:这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病人出现头痛、血压下降、短暂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等神经功能障碍,可能是脑血管痉挛所致。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治疗,并特别注意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变。为预防脑血管痉挛,临床上常用尼莫同持续微量泵泵入。

2. 穿刺部位血肿:血肿多发生在术后6小时内。需嘱病人平卧24小时,伤口沙袋压迫6小时,并观察穿刺点局部渗血、血肿情况。如出现大血肿或出血量大的情况,需及时处理。

3. 脑梗塞形成:术后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是手术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术后应密切观察语言、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 下肢血栓:栓塞治疗中,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受损可能导致下肢动脉血栓的形成。术后需密切观察下肢末梢循环情况,如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痛觉等。

5. 迟发性过敏反应:应用造影剂时可能发生过敏反应,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熟悉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

6. 脑积水:是动脉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需及时处理。

相关医院推荐:

沭阳心血管内分泌医院

南通瑞慈医院扬州大学第四临床医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症状或需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到医院就诊。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