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乳腺癌怎么办
乳腺癌,这个令许多女性心生恐惧的妇科肿瘤,常常让人一发现乳房内的肿块就陷入深深的担忧。其实,虽然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但大部分的乳房肿块都是良性的乳腺增生。真正关键的在于确诊后如何应对。
目录】
如何护理乳腺癌病人?
面对乳腺癌,我们该怎么办?
早期乳腺癌复发的幕后黑手
那些你不知道的乳腺癌误区
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如何护理乳腺癌病人?】
一、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由于手术对形体美观的影响,许多乳腺癌病人会经历情绪波动,从烦躁到自卑,甚至失去治疗的信心。除了主动与病人沟通并建立信任关系外,医护人员还需要采取最容易让病人接受的方式,如勤巡视、多交谈,解释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告知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及预防措施。
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病人需要平卧,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一旦病人清醒且生命体征稳定,应改为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避免术侧肢体水肿。要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及时采取局部负压吸引、胸带包扎、沙袋加压等措施,避免皮下积血、积液。
三、防止术侧肢体发生水肿和功能障碍。避免在术侧肢体上进行静脉穿刺,并适当抬高。从术后3天开始,帮助病人逐渐活动上肢,包括肘部开始逐渐扩展到肩部。可以通过自己进餐、梳头、洗脸及手指爬墙等活动,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面对乳腺癌,我们该怎么办?】
一旦确诊乳腺癌,需要立刻寻求医生的帮助。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彻底清除病灶来减轻癌负荷,为后续的化疗和放疗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病灶较小(如小于3cm)且没有明显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可以考虑保乳治疗。许多病例在手术后还需要进行放射治疗,以预防或减少局部复发和转移。
药物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了化疗外,内分泌治疗也是重要的一环,目的是减少雌激素的合成和作用,改善内分泌环境,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一些研究也发现,在进行手术治疗后,配合中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缓解恶性肿瘤的各种症状,减少复发,延长生存期。
早期乳腺癌复发原因】
早期乳腺癌的复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复发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在原乳房部位复发或在原乳房的表皮或皮下组织;二是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肺、肝、骨、脑,或是远离乳房的淋巴结上转移。
关于腋毛的审美观念因人而异,但现代医学告诉我们,剃腋毛不会对乳腺健康造成任何负面影响。关于淋巴排毒的疑虑,我们知道淋巴系统中的“毒素”其实难以明确定义,重要的是,大部分致癌物质是通过血液被肝脏代谢的,淋巴中虽然有细菌和病原体存在,但其与腋毛之间并无直接联系,所以剃腋毛不会造成淋巴结毒素聚集。同样,剃腋毛也不会影响排汗功能,因为汗腺与腋毛并非相连结构。爱美人士们可以放心,剃腋毛不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乳腺癌的防范和认识误区。许多女性误以为乳房无痛就无需担心乳腺癌,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区。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往往是发现无痛性肿块,而乳腺疼痛往往是乳腺增生的表现。定期的乳腺体检至关重要,不能因乳房无痛而掉以轻心。
另一个误区是认为只有女性才会得乳腺癌。事实上,男性同样有患乳腺癌的风险,虽然其发病率相对较低。研究显示,在一些大城市中,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不论年龄大小,都不能忽视乳房的健康状况。年轻女性也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很多人误以为只有中老年女性才需要预防乳腺癌,这也是一个误解。乳腺癌的发病高峰虽然在40至60岁,但年轻女性同样面临风险。建议从20岁开始,每月进行自我乳房检查,定期进行专业体检。特别是具有乳腺癌家族史或高危人群的女性,更应注意定期检查。
至于治疗方式,并非所有乳腺癌都需要切除乳房。现在有许多手术方法可以保全乳房的外观,并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即使切除乳房,也不能保证乳腺癌一定不会复发。术后的辅助治疗和长期随访同样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癌患者并不一定有乳腺肿块。约有10%的患者在确诊时并无明显肿块或其他症状。对于一切乳房肿块或异常症状,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相关检查。
至于乳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遗传基因、生活形态特定、年龄增加等因素的女性。如具有乳癌或卵巢癌家族史、未生育或生育过晚、初潮过早或停经过晚、过于肥胖、接受过激素替代治疗、经常摄取高脂肪或高动物性脂肪等都属于高危因素。曾接受过乳部和盆腔手术、过度暴露于放射线或致癌源等也是高危因素之一。这些高危人群更应注意乳房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乳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