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结肠癌患者遭遇“铯”中毒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一名患有晚期结的65岁老妇自行寻求另类疗法,服用“抗癌药丸”,所幸捡回一命。经检查后,医生发现老妇体内的重金属“铯”含量超出常人2.7万倍,并验出有关“抗癌药”含高浓度的化学物“氯化铯”。此宗为香港首宗“氯化铯”中毒。
香港医院管理局中毒咨询中心早前向医生发出警报详述个案,提醒医生关注病人使用另类疗法的情况,并指出社会标榜“自然疗法”、“另类疗法”的健康产品或含有高浓度毒素,遇同类个案应尽快向中心呈报。
肇事老妇在2005年证实患上晚期结,曾在公立医院接受治疗,因癌细胞已扩散,化疗效果不佳,遂自行寻求另类疗法。她在香港铜锣湾一所另类疗法中心取得白色的“抗癌药丸”,每天服用3次,她服药2星期后开始出现腹泻、疲累等不适症状,持续2星期也没有改善,直至去年9月在家中昏厥,被送往联合医院抢救。
在抢救过程中,老妇出现心室颤动和心律不正,更一度停止呼吸,其血液样本显示体内重金属“铯”含量超出常人2.7万倍,要实时接受“黏合疗法”解毒。在医生追问下,老妇才透露曾服用另类疗法“抗癌药”逾1个月,有关药物其后被验出含有化学物“氯化铯”,“铯”浓度达90%。
中毒咨询中心高级医生谢万里表示,“氯化铯”是工业用矿物质,长期服用可引致心律不正和中毒,严重可致死。他指出,另类疗法药物的成分不明,医生应对有关病人提高警觉,肇事老妇有幸来得及治疗,现无大碍,留院2星期后出院。他说,这次是香港首宗“氯化铯”中毒个案,外国曾有3宗同类案例。
香港卫生署发言人表示,文献指“氯化铯”可致心律不正,若病人将之当药物服用,会危害健康,提醒市民采用另类疗法药物时要加倍小心。
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教育总监崔俊明表示,“氯化铯”不是药物,在实验室中用于分离DNA,至于带有放射性的“氯化铯”则有电疗用途,绝不会用作口服。他指出,另类疗法相信癌细胞是酸性,所以认为属于碱性的“氯化铯”可以抑制癌细胞,但西医目前不接受有关说法。>gtgt;推荐阅读:
收 藏 到 网 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