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肺癌患者晚期多
2008年6月下旬,第三届中日韩专题研讨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日本的专家介绍,由于有很好的肺癌筛查机制,日本肺癌患者确诊时60%是早期肺癌,外科手术治疗加上术后辅助治疗效果很好,肺癌总体5年生存率可达50%以上。我国的情况则恰恰相反,由于在我国几乎没有高危人群筛查项目,绝大多数肺癌患者都是症状就诊,临床确诊时80%以上是中晚期肺癌,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肺癌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10%。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肺癌早期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并且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在肺癌高发地区,针对高危人群没有建立肺癌早期发现的筛查制度。
多年来,肺癌筛查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20世纪70~80年代,四项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应用X线胸片加痰检技术筛查肺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高危人群筛查发现了更多的早期肺癌;实施了更多的根治性手术;提高了5年生存率。200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国际早期肺癌合作研究组(I-ELCAP)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的最新结果。在该研究中,临床I期肺癌的10年生存率可达88%,而经过手术治疗的I期病例的10年生存率则达到92%。作者认为参加筛查减少了肺癌死亡的危险。但也有学者认为尽管低剂量螺旋CT能增加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但并未减少晚期肺癌的诊断和死亡,因此目前的资料尚不能证明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能降低肺癌的总体死亡率。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目前正在进行应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预计到2010年应该能够就CT肺癌筛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尽管未能降低肺癌人群死亡率,但I-ELCAP研究证实采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可以发现更多的能被临床治愈的肺癌,具有将高危患者肺癌死亡率降低80%的潜力优势。尽管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辐射剂量仅为传统CT剂量的1/6,但癌症的筛查研究一般是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的,也就是年龄至少在40岁以上且烟龄大于20年的人群。而吸烟和辐射的交互作用超过二者单独对人体的危害之和。另外,筛查阳性者要接受进一步的有创或微创检查,除了增加费用外,更严重的是活检甚至开胸探查手术等一些侵入性的检查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目前由政府投入、医保部门参与的有计划地开展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工作在国外还在处于研究阶段,在我国还处于空白阶段。与高投入的肺癌筛查相比,戒烟对降低肺癌发病的危险更加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