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毒性
靶向药物的选择多依据于患者体内致癌位点的突变类型,目前临床中应用较广泛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分为小分子靶向药物及单克隆抗体两类。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腹泻、蛋白尿、高血压、痤疮样皮疹及心脏病不良反应等已为人们所熟知,其中,小分子靶向药物通常是信号传导抑制剂,它能够特异性地阻断肿瘤生长、增殖过程中所必需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作用靶点明确,但并不代表临床中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目前临床中应用较广泛的小分子靶向药物针对的靶点主要有EGFR、K-RAS、B-RAF、C-KIT(CD117)、VEGFR-2、PDGFR-β、HER-2等。EGFR抑制剂特罗凯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3/4度皮疹和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9%和6%,皮疹的中位出现时间是8天,腹泻中位出现时间为12天。发生率大于10%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腹泻、食欲减低、疲劳、呼吸困难、咳嗽、恶心、感染、呕吐、口腔炎、瘙痒、皮肤干燥、结膜炎、角膜结膜炎、腹痛。
有较少的报道提示在接受特罗凯治疗的NSCLC患者或其他实体瘤患者中可出现严重的间质性肺病(ILD),甚至导致死亡。间质性肺炎以活动性呼吸困难、胸部X线示弥漫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漫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间质性肺炎,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等。间质性肺炎常见于口服吉非替尼的日本人群。防治措施包括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感染、机械通气等。其病死率为50%左右,需引起高度重视。如:之前有化疗/放疗、原有实质性肺疾病、肺转移或肺部感染。当有新出现的、难以解释的肺部症状,一旦诊断ILD,应停止继续使用Tarceva,并采取适当治疗。
特罗凯治疗可引起无症状的肝转氨酶升高,因此,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如果肝功能损害严重应减量或停药。肝功能损害常为暂时性的或伴有肝转移。较少报道有胃肠道出血,常发生于同时应用华法林的患者,所以,同时服用华法林或其他抗凝剂的患者应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在年轻人和老年患者中无明显差异,因此,应用于老年患者时不建议调整剂量。发现肝功能出现明显变化,如胆红素增加1倍和/或转氨酶增加2倍,应中断或停止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程度主要可分为三级:
1、轻度:指轻微的反应或疾病,症状不发展,一般无需治疗。
2、中度:指不良反应症状明显,重要器官或系统功能有中度损害。
3、重度:指重要器官或系统功能有严重损害,导致残疾或缩短或危及生命。
吉非替尼是抗EGFR的小分子服靶向治疗药物,虽然其代谢以肝脏为主,约4%通过肾脏以原型和代谢物的形式清除。有病例报道在口服吉非替尼16天后出现急性肾衰竭,停药后好转,考虑为吉非替尼引起的间质性肾炎所致。
多靶点药物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在抗EGFR药物的使用中亦可见。多表现为双侧掌跖部位感觉麻木、皮肤红斑,边硬脱屑、发生几率与药物剂量相关等,但手足皮肤反应具有手指或足趾弯曲部位皮肤角化的特征。多发生与治疗后第2~4周,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手足皮肤反应的发生率下降,症状亦随之减轻。出现该症状时,建议门诊随访、戴厚手套/袜、避免接触热水、外用尿素或氯氟美松油膏等,必要时减量或停止靶向药物的使用。
多年来靶向药物的实践表明,靶向药物虽较传统的细胞毒药物低,但仍不可小视,某些罕见的不良反应往往因临床诊断困难,常常导致严重的后果。尽量避免出现重度甚至致死性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将影响患者治疗的信心,,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使治疗过程中断。因此,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治疗依从性,对症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