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你介绍前列腺癌的治疗的方法

健康快乐 2024-12-17 13:25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前列腺癌是一种男性特有的恶性肿瘤,发生于前列腺上皮组织。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位列第六,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其发病原因涉及多种因素,如性活动、饮食习惯、遗传、宗教和种族差异等。患病后,患者可能出现多种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危及生命。那么,关于前列腺癌的五大内分泌疗法具体是什么呢?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目录:

一、前列腺癌可能引发哪些疾病?

前列腺癌可能引发的疾病包括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和骨转移等。其中,淋巴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之一,髂内淋巴结是最易受到侵犯的部位。若静脉泌尿系造影发现输尿管梗阻,可能意味着肿瘤已侵犯精囊、膀胱颈和淋巴结,并有远处转移的可能。

二、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等。对于局限在前列腺被膜内的肿瘤,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如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对于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放射治疗可能对某些类型的肿瘤有一定帮助。对于儿童患者,明确诊断后通常先进行化疗,然后再考虑手术。

三、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是怎么回事?

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去除雄激素或阻断其与受体的结合,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具体包括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以及应用抗雄激素药物等方法。近年来,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如醋酸阿比特龙等也为内分泌治疗增添了新的选择。内分泌治疗的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包括单纯去势、单一抗雄激素治疗、雄激素生物合成抑制剂、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等。

探秘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之旅

前列腺癌,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当癌细胞对去势治疗产生抵抗时,内分泌治疗便成为重要的武器。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治疗手段的各个层面。

去势治疗是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核心。这一方法包括手术去势和药物去势两种路径。手术去势是通过切除睾丸,迅速使睾酮水平暴跌至极低状态。这一方法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大,药物去势成为更受欢迎的选择。药物去势主要使用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在注射后,睾酮水平会先升后降,因此需配合抗雄激素药物以防病情恶化。对于已经出现骨转移脊髓压迫的患者,手术去势可能是更迅速降低睾酮水平的选择。

接下来是单一抗雄激素治疗(AAM)。这一方法通过应用高剂量的雄激素受体拮抗剂,抑制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的刺激和依赖其生长的前列癌细胞。与去势相比,总生存期并无显著差异,但患者的性能力和体能得到明显提升,同时降低了心血管和骨质疏松的风险。

再来说说雄激素生物合成抑制剂治疗。即使接受了去势治疗,体内仍会有低水平的雄激素,前列腺也能产生雄激素。醋酸阿比特龙通过抑制雄激素合成的关键酶,从源头上遏制了雄激素的产生。这一方法已成为某些类型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接下来是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MAB)。它的目标是同时去除或阻断睾丸和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通过结合去势和抗雄激素药物,MAB可以延长总生存期、提高生存率。特别是与比卡鲁胺结合,MAB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最后我们来到根治术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HT)。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前,通过内分泌治疗缩小肿瘤、降低临床分期,从而提高生存率。这一方法适用于特定阶段的前列腺癌患者,通过联合LHRH-a和抗雄激素药物,新辅助治疗的效果更为可靠。

经过新辅助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可能会神奇地降低,比如从T2c降至T2a。这不仅可能降低手术切缘阳性率和淋巴结浸润率,还能减少局部复发率。若治疗时间超过三个月,更是可以延长无PSA复发的存活期。对于总存活期的影响尚不明显。

前列腺癌是雄激素依赖性的肿瘤。在实施内分泌治疗后,会逐渐产生非依赖性,让肿瘤细胞继续生长并获取抗凋亡性能。为此,适时补充雄激素,可以在雄激素缺如或低水平状态下延长肿瘤对激素依赖的时间。这就是间歇内分泌治疗(IHT)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治疗成本,还有可能延长肿瘤对雄激素的依赖时间。临床研究表明,在治疗间歇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如性欲恢复等。IHT还使得肿瘤细胞对雄激素的依赖时间延长,而对病变进展或生存时间影响不大。这种治疗方法更适合于局限性病灶以及治疗后局部复发的情况。

在IHT的治疗模式中,多采用MAB方法,也可以使用药物去势,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当PSA值降至特定标准后,可以暂停治疗,并在PSA值升高时重新开始新一轮的治疗。而关于IHT的适应证则包括局限前列腺癌、无法根治手术或放疗的局部晚期患者以及转移前列腺癌等。

辅助内分泌治疗(AHT)则是在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后或放疗后进行的内分泌治疗。目的是消除残余病灶、阳性淋巴结以及微小转移病灶,从而提高长期存活率。它的适应证包括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等。治疗方式包括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药物或手术去势以及抗雄激素治疗。多数专家主张术后或放疗后即刻开始AHT,并且根据国外研究提示,其治疗时间至少应为18个月。

在前列腺癌的检查项目中,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测定是一项重要指标。尽管约有30%的患者可能不显示PSA升高,但其与直肠指诊结合使用会显著提高检出率。血清酸性磷酸酶的升高与前列腺癌转移有关,但缺乏特异性。近年来通过放射免疫测定可以提高其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如B超、核素骨扫描、CT或MRI等也能帮助发现前列腺内的低回声结节、转移病灶以及形态改变等。

前列腺癌的确诊方法之一便是前列腺穿刺活检。即使未能通过穿刺取出肿瘤组织,也不能否定前列腺癌的诊断。血清酸性磷酸酶的升高与前列腺癌的转移有关,但其特异性并不强。近年来,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其特异性得到了提高。针对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的单克隆抗体以及前列腺抗原的测定,也正在努力提高它们的特异性。在C期前列腺癌中,有20%-70%的患者会出现酸性磷酸酶升高,若伴有淋巴结转移,该酶也会升高。若该酶持续升高,则意味着存在骨转移。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如果血清酸性磷酸酶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在手术后下降,这通常是预后良好的迹象。

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被视为一种可能根治该病的方法,其比例随着研究的深入而逐渐升高。前列腺的放射治疗主要分为外放射治疗和近距离照射治疗两种,其中外放射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治疗方法对前列腺癌患者具有疗效好、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等优点。

外放射治疗可根据治疗目的的不同分为三大类:根治性放射治疗、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和姑息性放射治疗。对于局限期和局部进展期的患者,根治性放射治疗可达到根治的目的。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适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结果为pT3-4、精囊受侵、切缘阳性、Gleason评分8-10的患者。对于那些术后生化复发的患者,可进行术后挽救性放射治疗。外放射治疗还包括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适形放疗(IMRT)等技术。其中,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能增加肿瘤局部的照射剂量及靶区的照射总量,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无病生存率,同时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和并发症。目前,这两种技术已成为前列腺癌放射治疗的主流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外放射治疗的照射范围、剂量及剂量分割方式等关键因素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界定和调整。对于不同分期的患者,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前列腺癌的外放射治疗是一个复杂且个性化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原则建议: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首选的外放射治疗方式是3D-CRT和IMRT。这种治疗方式不仅放疗效果更好,而且并发症较少。(1)针对低危组的前列腺癌患者(如T1~T2a阶段,Gleason评分≤6,PSA<10ngm1),尤其是老年患者,放疗是首选。这类患者的外放射治疗效果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相似。推荐的临床实践照射剂量至少达到74Gy以上,最佳范围为75.6~79Gy。对于此类患者,无需进行盆腔淋巴结照射或内分泌治疗。(2)对于中危组的前列腺癌患者(如T2b阶段,或Gleason评分为7,或PSA在10~20ng/m1之间),提高外照射剂量至76~81Gy能显著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无病生存率。患者可考虑接受盆腔淋巴结照射治疗,并辅以4~6个月的新辅助/同步/辅助性内分泌治疗。(3)针对高危组的前列腺癌患者(如T2c阶段,或Gleason评分>7,或PSA>20ng/m1),放疗仍是首选。治疗方案为提高外照射剂量至78~80Gy,同时进行盆腔淋巴结照射治疗,并辅以长程(2-3年)的新辅助/同步/辅助性内分泌治疗。对于局部晚期前列腺癌(如T3~4N0M0阶段),放疗联合长程内分泌治疗是首选方法。内分泌治疗可降低微小转移灶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以及放疗后未凋亡肿瘤细胞或复发病灶的风险。对于淋巴结转移的前列腺癌,高风险患者(如T1~4NlM0)在无其他严重疾病的情况下,可接受盆腔放射治疗联合长程内分泌治疗。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放疗的患者,单纯内分泌治疗是合适的选择。对于已发生转移的前列腺癌,远处转移的患者首选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盆腔扩散或淋巴结转移可能导致一系列症状,如盆腔疼痛、便秘等。姑息性放疗能有效缓解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有术后放疗的两种形式:辅助放疗和挽救放疗。前者适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为pT3-4等特定情况,后者则用于术后PSA水平未降至理想状态的情况。放疗的并发症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单次剂量、总剂量和放疗方案。虽然常规放疗容易出现并发症,但适形放疗或调强适形放疗的发生率较低。放疗的急性期常见毒副作用包括尿频、尿急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放疗结束数周后消失。晚期毒副作用可能包括直肠出血等。与手术相比,放疗引起的尿失禁、尿道狭窄等副作用较少,对性功能的影响也较小。需要注意的是,前列腺癌放疗可能增加患直肠癌和膀胱癌的风险。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