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一种在人类中常见的恶性疾病,尤其是在东方人中相对较少发病。该疾病主要发生在男性前列腺的腺泡管上,尤其以50岁以上的男性为主,但偶尔也会发生在年轻人甚至儿童中。随着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长,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和超声检查等的普及,现在的死亡率并没有显著变化。那么,我们如何判断前列腺癌呢?
目录
一、如何判断前列腺癌
疼痛:腰部、骶部、臀部、髋部的疼痛,以及骨盆、坐骨神经痛是常见症状,这些疼痛可能剧烈难忍。
全身症状:由于疼痛影响饮食、睡眠和精神,可能导致全身状况日渐虚弱,消瘦乏力,进行性贫血,甚至出现恶病质或肾功能衰竭。
排尿障碍:排尿困难、尿流变细或尿流偏歪、尿流分叉、尿程延长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尿滴沥及尿潴留。
转移症状:在前列腺癌患者中,转移很常见。约有1/3甚至2/3的病人在初次就医时已有淋巴结转移,这些淋巴结多发生在骼内、骼外、腰部、腹股沟等部位,可能引起相应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及下肢肿胀。
二、前列腺癌疾病的相关常识
对于前列腺癌,如果想要早发现、早治疗,了解其相关常识至关重要。前列腺疾病之所以难以发现与其位置深在腹腔内部、周围结构复杂有关。正规的前列腺检查通常采用直肠指诊,由专业医师进行。许多患者在发现患病后,为了控制病情、避免反复或转移,会选择手术治疗。为确保手术效果,术后的护理同样重要。
三、前列腺癌的中医辩证治疗
中医将前列腺癌分为不同的证型,如肾气虚亏证、湿热蕴积证和瘀血内结证等,根据每个证型的特点进行相应治疗。例如,肾气虚亏证主要采用滋阴补肾、益气健脾的方法,使用六味地黄汤合四君子汤等治疗;湿热蕴积证则采用利湿清热、散结通水的方法,使用八正散加减等治疗;瘀血内结证则通过活血化瘀、通淋利水的方式进行治疗。
探索前列腺癌的奥秘:治疗、并发症与诊断之旅
一、治疗方法:活血化瘀,通水利尿,消结去病。
药方以膈下逐瘀汤为基础,灵动调整药材搭配。包括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炮山甲、丹参等。此方案旨在活血化瘀,同时配合利水通淋的马鞭草、猪苓和薏苡仁,消除病痛。
二、前列腺癌常见的并发症解析
前列腺癌并发症主要为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其中,骨转移尤为常见,仅次于淋巴结。淋巴转移首先侵犯的是闭孔-髂内链。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多依赖CT和MR,但小病灶可能无法发现。淋巴造影虽有一定价值,但假阴性和假阳性率较高。最有价值的诊断手段是改良的淋巴结清除术,可精确分期,并避免一些并发症。远处转移时,若静脉泌尿系造影发现输尿管梗阻,则可能意味着肿瘤已有远处转移。
三、前列腺癌的诊断之旅:全方位检查揭示真相
诊断前列腺癌需全面检查:
2. CT和MRI检查:对早期较小的前列腺癌症诊断意义不大,但对确定局部肿瘤浸润和晚期局部淋巴扩散有帮助。
3. 直肠指诊: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检查时需注意前列腺的大小、形态等。前列腺癌的硬结区通常坚硬如石,中央沟消失等。
4. 实验室检查及放射免疫检查:包括前列腺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等。其中,PSA已成为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指标。血清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测定也有助于诊断。采用放射免疫测定ACP可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率。最后还有前列腺穿刺抽吸活检这一确诊手段。其准确率随着B超导引技术的应用而大大提高。因此前列腺癌的确诊最终依赖于病理诊断。因此建议出现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之前进行前列腺内硬结穿刺活检以早期诊断疾病。原始的手指导引前列腺穿刺有时阳性率不高但近年来应用B超导引穿刺准确率显著提高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准确率可达百分之八十六经直肠前列腺穿可达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五。六、X线检查领域之探索
(一)造影检查
1.淋巴造影: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独特价值。通过这种检查,我们可以推测前列腺癌的淋巴转移情况,对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尽管其准确率高达86%,但淋巴造影无法揭示最早的闭孔及髂内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仅能检测到1cm以上的充盈缺损。对于微小的转移病灶,此法难以捕捉,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存在局限性。
2.静脉肾盂造影:此方法对于了解上尿路状况至关重要。前列腺癌扩散的线索亦可借此展现。排尿后的X线片能够无创地呈现残余尿量。若上尿路出现积水,则预示着前列腺癌已进入晚期,影响了膀胱三角区双侧输尿管口的尿液引流。
3.前列腺造影:通过会阴穿刺至前列腺,注入乙碘后拍摄骨盆片,可全面展示前列腺面貌,从而发现手指无法触及的孤立结节。过程是在手指导引下,由会阴穿透至前列腺,先注入0.2ml乙碘油后拍摄骨盆片以确定穿刺位置,随后注入2-4ml乙碘油。由于单次穿刺通常只能显示一侧前列腺,因此需用相同方法对另一侧前列腺进行造影检查。
(二)骨骼系统及肺部X线摄影
前列腺癌易于发生骨骼和肺部的转移,对胸部及骨骼的X线检查对癌症分期至关重要。虽然任何骨骼都可能被转移影响,但骨盆和腰椎是最常见的早期转移部位。骨骼系统摄影应涵盖骨盆、脊柱、肋骨、股骨、颅骨等,X线片会显示成骨或溶骨的表现。全胸X线片对检测肺部转移具有重要意义,X线片可能显示块状或粟粒状阴影。
七、放射性核扫描(ECT)的深度探索
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发现骨转移的时间比X线片早半年左右。对于隐性骨转移,其敏感性尤其高。在患者随访和预后评估方面,连续骨扫描的敏感性高于X线和血清酸性磷酸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