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需警惕宫颈癌六大误区
探索宫颈癌的真相:六大误区需警惕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综合肿瘤中心,卡洛林约翰顿教授为我们揭示了宫颈癌的真实面貌。她通过《英国医学新闻》指出,尽管宫颈癌听起来令人恐惧,但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和早期检测手段,我们完全可以战胜它。女性朋友对宫颈癌还存在许多误区,这些误区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愈率。今天,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些误区,共同揭开宫颈癌的神秘面纱。
目录:
一、宫颈癌筛查不必每年进行
二、女性需警惕宫颈癌六大误区
三、从炎症到宫颈癌的过程竟如此简单?
四、宫颈癌会传染吗?
五、哪些人应提防宫颈癌?
一、宫颈癌筛查不必每年进行
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二高发的恶性肿瘤,在中国,每年新增的病例高达10万。宫颈癌的筛查并不需要每年进行。专家建议,年龄在25-49岁的女性,可以每隔3年进行一次筛查;而50岁以上的女性,则可以每隔5年进行一次。连续的阴性结果可以延长筛查间隔。任何年龄都不推荐每年进行筛查。这样的建议旨在避免过度检查,并减少不必要的担忧。
二、女性需警惕宫颈癌六大误区
误区一:认为宫颈癌无法预防。事实上,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接种疫苗,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
误区二:认为接种了疫苗就可以高枕无忧。疫苗只能预防部分类型的宫颈癌,仍需定期进行体检和巴氏涂片检查。
误区三:认为自己年轻就不会得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无论年龄大小,都应重视体检和检查。
误区四:误认为妇科检查就是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呈阳性就是癌症。妇科检查包括多种项目,巴氏涂片检查只是其中之一。即使结果呈阳性,也不一定是癌症,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误区五:认为宫颈癌发病无症状,一旦确诊就束手无策。宫颈癌早期是有信号的,如后出血等。早期治疗的效果较好,生存几率较大。
误区介绍:宫颈癌并非必须切除子宫,生育与更年期不必过分忧虑
许多人对宫颈癌存在误解,认为一旦患上宫颈癌就必须切除子宫,并且术后无法生育,更年期也会提前到来。实际上,子宫切除术虽然是早期宫颈癌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但并非唯一选择。子宫锥形切除术、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等能够避免切除子宫,并在不影响生存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女性患者的生育能力。切除子宫后,由于卵巢并未被切除,更年期提前的情况并不普遍,患者无需过分担心。
从炎症到宫颈癌,过程其实并不遥远
宫颈癌是许多女性面临的健康威胁,其发病率相当高。许多宫颈癌都是由各类炎症演变而来,如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淋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等。这些炎症症状包括白带异常、异味、增多等。由于宫颈没有痛感神经,女性在炎症初期可能毫无察觉,但一旦炎症蔓延,就可能形成宫颈息肉、宫颈肥大、宫颈粘膜炎,最终感染HPV病毒,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女性应该重视妇科炎症的及时治疗,避免让炎症恶化成宫颈癌。
宫颈癌是一种传染性疾病
癌症怎么会是感染性疾病呢?宫颈癌就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宫颈感染的这种病毒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HPV后,大部分女性能自身清除,然而近10%的女性无法完全清除体内的HPV。HPV与DNA整合,改变宫颈表面细胞的性质,逐渐侵蚀正常的宫颈。研究证明,人乳头状瘤病毒是宫颈癌的病源。而宫颈癌与感染HPV密切相关。HPV感染者体内抗体出现高峰的时间一般在感染后6-12个月。病毒可通过摩擦与接触传播,因此宫颈癌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哪些人应特别提防宫颈癌?
1.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资料显示,99.6%的宫颈癌是由HPV感染引起,因此HPV感染者是宫颈癌的高危人群。
2. 多性伴侣:性伴侣数量过多与宫颈原位癌及宫颈癌有明显的相关性。
3. 早婚多育者:早婚、产次过多也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4. 年龄:宫颈癌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0-50岁是宫颈癌的高发年龄段。
了解这些关于宫颈癌的误区和相关知识,有助于女性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针对宫颈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尤其是中度至重度患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进行干预治疗,以免其恶化并转为宫颈癌。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疾病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群体,任何忽视治疗的人都可能面临风险。宫颈癌的高发人群还包括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吸烟人群以及经济状况较低的人群。对于这些人群来说,更应该提高警惕,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宫颈病变,避免宫颈癌的发生。宫颈癌不仅是一种健康威胁,更是对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每位女性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宫颈健康,做好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