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职业疲劳可以不用药治愈吗?
职业倦怠:不可忽视的心理警钟
你是否常常在忙碌的工作中,感觉到身心疲惫,对工作失去热情?如果你没有及时找到真正的原因,可能会越来越不开心,甚至陷入难以摆脱的抑郁症。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职业倦怠(burnout)。
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最早由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助人行业中容易出现的一种情绪性耗竭的症状。Maslach等人进一步指出,职业倦怠是在长期工作中,因情绪及人际应激源产生的心理综合症。它由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构成。
那么,职业倦怠有哪些特征呢?
情感衰竭是最明显的症状。你会感到自己像被榨干了最后一滴能量,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充满活力和热情。
你可能会表现出对工作对象的冷漠和忽视,对自己和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漠不关心,个人发展停滞不前。
你会对自己产生消极的评价,觉得自己的工作无法发挥才能,甚至觉得无聊和麻烦。
针对职业倦怠的原因,Maslach和Leiter于1997年提出了工作匹配理论。他们认为,员工和工作在六个方面的不一致,会导致职业疲劳的发生。这六个方面包括工作负荷、控制、报酬、社交、公平和价值观冲突。
为了应对职业倦怠,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改变产生倦怠的应激源。提高自己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能力,运用心理战略,不仅依赖压力源的变化,更要关注自我内心的调整。
以下是一些解决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
1. 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学会欣赏自己,善待自己。遇到挫折时,要善于多元思考。
2. 适当休息:工作再忙也要注意休息,可以通过休假来放松自己。
3. 及时进修: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压力,必须不断给自己充电。
4. 适当运动:运动是减压的好方法,可以增加体内血清素,帮助睡眠,引起良好的心情。
5. 寻找人际网络:除了同事,还要有其他可谈心的人际网络。
6. 倾诉困难:遇到困难时,告诉别人是表达感情的有效方法。
7. 积极思考:挑战工作难关,寻求对外援助,实际解决困难,不积累压力。
8. 培养幽默感:不要认真考虑上司、同事的笑话,职场的和谐需要幽默感。
职业倦怠是许多人面临的现实问题,已经成为他们积极行为的障碍。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职业倦怠,从内心开始调整自己的状态,重拾工作和生活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