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不畅和什么有关 3招让你远离便秘
何为便秘?又如何定义?
通常,人们可能会认为大便干结、难以排出就是便秘。真正的便秘定义远比这复杂。根据现代医学罗马Ⅲ标准,便秘不仅仅是大便干结,还包括以下症状: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大便呈干球状或硬便、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梗阻感或阻塞感、需要手法帮助排便,并且排便次数每周少于三次。这些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近三个月符合以上标准,方可诊断为便秘。
那么,有些人即使大便软也感到难以排出,这种情况也属于便秘范畴。简而言之,若排便不顺畅的症状持续半年以上,即可视为便秘。偶尔的粪便干结并不足以诊断为便秘。
导致便秘的因素众多,包括饮食、药物、生活习惯、精神因素以及躯体疾病等。赵英武指出,摄入食物中纤维素少、饮水量不足、活动量小、环境改变以及精神压力等都可能导致便秘。一些药物如抗胆碱能药、治疗精神类疾病药物等也可能诱发便秘。
值得注意的是,便秘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它可能导致肥胖、体臭、饮食无味、神经衰弱,甚至引发痔疮、肛裂、结肠癌等。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严重便秘甚至可能导致猝死。
那么,如何防治便秘呢?
调整饮食结构和增加运动是首选。赵英武强调,应保证每周食物的多样性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参与促进肠蠕动的运动如慢跑。
药物治疗是另一种选择。治疗便秘的药物众多,应选择副作用最小的药物。果导片、肠润茶、大黄、番泻叶等因其副作用,不建议长期服用。开塞露等外用药物适用于应急情况,但不建议经常使用。
手术治疗是在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并经过系统正规的药物治疗无效后的选择。对于因其他疾病导致的便秘,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在医生指导下避免服用可能导致便秘的药物。
了解便秘的真正含义和防治方法至关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防治意识,视严重程度进行积极治疗,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