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13招基本手法(长拳基础套路第一套)
咏春拳13招基本手法》是2007年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志强。本书主要介绍了咏春拳的基本手法。全书共分13章,内容包括咏春拳的基本手法、咏07年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志强。本书主要介绍了咏春拳的基本手法。
本文目录一览
咏春拳基本功有那些
咏春拳基本功练习
一、转马
用脚板转,要钳住,加上手法练习,如披肘等等。
二、进马
擦着地而进(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三、退马擦着地而退(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四、蛇形手咏春拳的基本手。
五、连环拳
放松练,打出速度,练到一定程度劲力就会自然出来了,再配合马步练。
六、练马力
可独脚站马步,练马力。
七、抓筷子
练指力、腕力、前臂力。
八、手感练习(重点)
1、单圈手
A(外桥手)与B(内桥手)双摊手相对,A向里用圈割手想把B割开再进攻,而此时B则顺势绕过A外侧再用伏手压住A,则A进攻不了了,接着由反方向回到双摊手。换手练习。
2、双圈手
是双手做单圈手,一双手在内(B),一双手在外(A),以双摊手相对,处于外桥的A做圈割手把B割开再绕上来压住B,再逆向回到双摊手。
3、单蛇形手
A压在B的上面,停留2秒后或者紧接着绕上去压在A的上面,接着A又上来,如此反复...
4、双蛇形手
两只手做蛇形手,边做边配合步伐移动。
5、单粘手练习。
6、封手练习(在双粘手练习之前的练习)。
7、双粘手练习。
以上手部感觉练到一定时间后就会产生感觉了,可闭上眼睛对练。
九、打蜡烛测功力用掌和拳分别测功力。
咏春拳有什么招式,完整
1、小念头
咏春拳一个初级套路,它的动作招式不多,但它集中了咏春拳攻防的最基本的招式和手法,练好小念头各个招式动作组合,就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寻桥
寻桥是咏春拳的中级套路。它以棱形运动路线和方向,结合咏春拳的攻防手法、步法、腿法等进行演练。 它的攻击手法有三推复掌,上、中、下三膀手,以及针步、弹腰、正、侧、内踢腿等。
3、标指三套拳
标指是在搏击中处于劣势防守时保护自己,尽量克服被动的招式和 。标指是咏春拳三套拳(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中的一套。
4、木人桩
木人桩是将小念头、寻桥、标指三套拳的攻法手法、步法、腿法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模拟练习,它充分体现了咏春拳的实战意识与技击 。
5、沉桥沿
用了小念头的基本手法,通过双手配合做出各种实用的招式,既有转马,又有进马;既有手法,又有脚法,通过练习,可以充实学习者的腰、桥、马步的力量,因而攻击力更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咏春拳
咏春拳中的基本手法有哪几式?
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三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
咏春拳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要求手、腰、马、心、意、劲整体合一。强调以“心”指挥“意”,以意引导手、腰、马运动,从而形成整体合一。
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的主要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拦摊膀、黏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为手法,以搭、截、沉、标、膀、腕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羊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
扩展资料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实战性强的拳术,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咏春拳用“寸劲”来攻击和防守,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埋跨、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
中线理论的中线是指由 头顶至尾闾一线,在进攻时,咏春拳要求拳手沿着自身中线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之间的最短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较快击中。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也很难卸力,而且受力也较重。
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龙曾跟随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系统地学习过咏春拳,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与咏春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李小龙常常在一英尺处将对手击倒在地。这种技术与咏春拳的中线理论有关,是最具有实用价值的中国武术体系中拳理论的一部分。
咏春拳基本功
一、什么是咏春拳基本功?
提起咏春拳,广大武术爱好者都为它精湛的技艺所折服。,人们在练习咏春拳的过程中,往往容易留连于咏春拳的奇妙手法,而忽视对咏春拳基本功法的修炼。而咏春拳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跻身中国武术之林,很大程度取决于咏春拳有一套严谨合理的基本功训练法。武术界有句谚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谓吃工夫熬工夫,高层次修炼必须在条件具备、 正确的前提下,用大量的时间去“堆”,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光阴去“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功夫在不长的时间内上一个层次。任何功夫都一样,离开基本功去寻求所谓捷径,都仅是“三脚猫”功夫,都是不能成大器的。那么什么是咏春拳的基本功法呢?咏春拳的基本功由佛山张保所创,定型于广州咏春宗师岑能,这就是习广州咏春拳者要熟习的广州咏春入门十二式。只有将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练好,才算打好咏春拳的基础,为日后的套路练习、获取劲吸“黏 桥打”高级手法打下基础。那么,广州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现按前辈编排逐一介绍如下。
基本拳法子午捶。
十二式编排偏身捶、毒龙捶、拉箭捶、内搭手、外搭手、三品掌、阴里帘掌、阳里帘掌、纳内帘手、纳外帘手、扑翼掌、白鹤寻狐,共十二式。
广州咏春前辈统称为“三拳两掌三内外”。也有人为了方便记忆,将其编为一鹤二掌三内外四大捶,不过这样却变成“十三式”了,因为“子午捶”是编排在“十二式”之外的。十二式也罢,十三式也罢,不过是有助于记忆而已。
二、广州咏春拳十二式
练好广州咏春拳十二式,你就获得了咏春拳的入门路径。以前曾经使你心旷神怡的功技法,如寸劲(零距离发劲)、整劲(咏春门叫身、手、步)、三合一爆劲、铁臂劲、站桩功等,均可仰仗“十二式”练至大成。饮誉武坛的李小龙所创立的截拳道,主要内容均源于咏春拳十二式。所谓“妙法法中生妙法,奇功功上见奇功”,“十二式”是广州咏春拳的大平台。难怪目前一位仍活跃在北方拳坛的意拳朋友,在看了我们演练的咏春拳十二式后惊呼咏春拳十二式已涵盖了形意拳的所有内容!我们根据习武教武的实践得出经验咏春拳十二式是练好咏春拳的一道门。咏春拳功夫好不好,应先看“十二式”打得好不好。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你诚心要和某“大师”学咏春,但又不知他的根底如何,你可先观察一下他的“十二式”,跟他扯扯三星捶。如果连“十二式”都练得不伦不类,那么他的咏春功夫也不会太好,这是检验真假咏春师父的一个标准。广州咏春拳宗师岑能先生当年在佛山天海茶楼练功,仅练一个“偏身捶”,就把天台阶砖用脚磨凹两寸。“十二式”的修为是论年不论月的,除正确的 外,没有二至三年的磨练,不可能成功。再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你真的练好了“十二式”,那么你要出场打擂台,除了补充一些必要的身体素质训练(如跑步、沙袋等)外,必备的攻防手法已足够了。换句话说,“十二式”的手法比现代搏击的手法丰富得多。从老一辈宗师遗留下来的拳诀中,我们得到了练习咏春十二式的理论启示
钳羊马步,膝要朝中。马开一尺,不宜宽松。
上身宜软,下重钳功。挺阴缩臂,落膊收 。
手穿心发,肘要对中。子午手颈,灵活运用。
阴阳知觉,法门所宗。马如机剪,桥若弹弓。
身如鹤立,目似灯笼。横冲直撞,手若游龙。
三、广州咏春拳十二式演示
1.子午捶
子午捶是本门最基本、最凌厉的攻击手法之一,它攻中有防防中寓攻。要求手由心发,又穿心而出(由心部向前虚引一条直线,左拳穿越此线向右,右拳穿越此线向左),肘要对中(“中线”理论,沿身体小线向前虚引一条直线,拳打出后肘尖在这条线上)。所谓子午捶即中线捶,要求守中用中。“子午”取意于中国易学文化的中线理论。子午捶练习又叫“扯三星捶”。根据中国古代的术数文化三三不尽,六六无穷,子午穿心捶打上下是子午捶,连续练习就叫“扯三星捶”了。练好子午捶,可使你双手出拳快而有力(包含长短劲),通过伸筋拔骨的对拉,可放松肩肘关节,使劲力顺利通过腰间传导到拳面。据说,澳大利亚咏春拳网术总会主席张卓庆,于 1984年在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创造了“扯三星捶”每秒击8.3拳的纪录。
在实际搏击中,子午捶可见空则击,得隙则发,更可结合其它手法搏杀。枪法有云中平枪,枪中王,当 一枪最难防。子午捶就是咏春门的“中平枪”。
在出拳的瞬间,要求练武者全身的十四个大关节 (颈、双肩、双肘、双手腕、腰、双膝、双脚腕)发劲,借助蹬地的反作用力,形成强大的`螺旋力与弹别力,这就是广州咏春拳的发劲基础原理。只要充分挖掘身体每一发力部位的潜能,劲往一处使,其整体爆发出的能量与局部发出的能量是不同日而语的。
2.偏身捶
偏身捶是本门功力练习的重要手段,可练习腰手马三合一发劲,以盘活马步。马步、身法要求沉稳协调快速灵活,保持机动作战能力。偏身捶又是本门的奇门捶(子午捶是正身捶),结合二字钳羊马转腰,出手角度可突然改变,仿佛手突然变长,加之以腰摧动,往往令对手不知所措、防不胜防而出奇制胜,所谓“不招即打”
需要说明的是,在面对泰拳的箍颈起膝攻击时,施用偏身捶也可稳 胜券。例如左方施用泰式箍颈起膝向右方攻击,右方施以偏身捶,巧妙地避开左方的飞膝攻击,一记左偏身捶击向左方下颏。
3.毒龙捶
毒龙捶也是咏春门的基本功力训练手段,是广州咏春四大捶之一,它巧妙地把偏身捶和正身捶结合在一起。这个训练是正身马加偏身捶及偏身马加正身捶的有机结合,以达到全面训练的目的。
4.拉箭捶
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整个身体尤如待发之弓箭,身体侧看像一把拉满弦之弓,而拳桥如离弦之利箭,可见其凶猛快捷,刹那问击人于丈外。,拉箭捶要求练习者移马攻击,使练习者能步法灵活,身法变化神速。练好箭马,学习者能紧贴对手,不让对手逃之。所以说“箭步”造就了广州咏春拳的“摩托化”部队,机动性大大提高。不仅能使咏春拳手打赢“阵地战”,也能打胜“运动战”。,拉箭捶的训练要求移马攻击,通过移动身体来增加攻击的冲力(攻占包括拳、桥、指、掌、肘、肩等)。所谓箭马如—飞,可见其威力之大。拉箭捶是咏春门腰、手、马、步的四结合 练,身型步法及功力练习之大乘。
注意该式跨马要快捷,手身马要协调紧凑,正身捶要借助跨步之冲力,偏身捶要借助腰马力。要按身体左右两方分别 练。
5.发腰
发腰是广州咏春拳又一个行之有效的功力训练法。咏春拳发劲,讲究腰手马三合为一,全身协调一致,整体发力。腰是身体的发力中枢,更是力量的传导中枢,它起着把腿蹬地的反作用力传导至手部的作用。所以经常练习“发腰”对提高练习者的协调发劲大有帮助。,发腰也是咏春门一记有效的反擒拿手法。
小结四大捶(子牛捶、偏身捶、毒龙捶、拉箭捶)、二套拳(小念头、寻桥、标指)是广州咏春拳的重点学习内容,凡欲在咏春门有大成就者,要努力练习多年,方朋成效
练功是非常艰苦的,也是比较枯燥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梅花香自苦寒来。咏春拳前辈对功力训练有着较为深刻的描述
咏春要练功,技法为不空。
小成过千日,大成十年中。
挨得三更苦,顶得天寒冻。
只待炉火青,艺高方英雄。
咏春拳基本功
一、内搭手
内搭手是咏春拳攻守转换的手法之一,属于以横破直的手法,往往从外而内、从上而下伏压标出,控制住对手的来势,使对手有力使不出而陷于被动挨打的困境。由于内搭手的发力角度较好,所以利于练习者运出诸力,是四两拨千斤、以弱制强的工具。
二、外搭手
外搭手由内而外旋转拨出,在意识中把用力点放在前臂外沿,并可视对方来手高低调整外搭手的位置。练习时,双手交替练习,使其纯熟运用。
三、摊阴阳里帘掌
“摊阴阳里帘掌”简称“摊掌”,分为内摊掌和外摊掌,在实际应用中,抢中用中并能轻易转化对方攻击角度,多用于“藕桥藕打”的攻防转换中,在“离桥黐打”亦可应用。在初级练习中,仍以攻防接手为主,体现“桥来桥上过”的战术思想。摊掌的应用,不离练习者身型手法马(步)法的配合。
四、内摊掌
内摊掌就是以手桥内缘抢中占中,一般消解对手直线攻击,可用手桥内缘也可用手桥外缘。咏春拳以占中线为主,中线即占,主动性将大大增加。
五、外摊掌
外摊掌就是以手桥外侧抢中占中,直线消解对方的直线进攻,外摊掌手掌稍外扭,自己的发力点主要在手掌外缘的掌角一寸左右处。
外摊手在消解对手的直拳进攻时,切勿做挑拨之力,而应发直线力,像“楔子”那样把已消解之力朝对方手桥“楔”入。,咏春拳双手是“兄弟手”,随时交替配合,所以练习者除练习左手,应练习右手。
咏春拳基本功十二式
咏春拳基本功
一、转马用脚板转,要钳住,加上手法练习,如披肘等等。
二、进马擦着地而进(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三、退马擦着地而退(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四、蛇形手咏春拳的基本手。
五、连环拳放松练,打出速度,练到一定程度劲力就会自然出来了,再配合马步练。
六、练马力可独脚站马步,练马力。
七、抓筷子 练指力、腕力、前臂力。
八、手感练习(重点)
1、单圈手A(外桥手)与B(内桥手)双摊手相对,A向里用圈割手想把B割开再进攻,而此时B则顺势绕过A外侧再用伏手压住A,则A进攻不了了,接着由反方向回到双摊手。换手练习。
2、双圈手是双手做单圈手,一双手在内(B),一双手在外(A),以双摊手相对,处于外桥的A做圈割手把B割开再绕上来压住B,再逆向回到双摊手。
3、单蛇形手 A压在B的上面,停留2秒后或者紧接着绕上去压在A的上面,接着A又上来,如此反复...
4、双蛇形手两只手做蛇形手,边做边配合步伐移动。
九、单粘手练习。
十、封手练习(在双粘手练习之前的练习)。
十一、双粘手练习。
十二、站桩,腰马合一,力从地起。
注意
切记,学咏春不能着急,虽然小念头很枯燥,你一定要做到动作标准, 结合实战,粘手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受益匪浅。
咏春拳有很多实用性的原理,像中线原理,重武器强制原理,不动肘原理,
咏春拳怎么打
咏春拳为南拳中实用性、技击性较强的拳法之一,在我国香港、广东、福建等地流传广泛。为使初习者明了筑基功夫,现将咏春拳中基本手脚致用法简示如下,以供习者参考。(穿白衣者为甲方,黑衣者为乙方。)
手法
咏春拳中用“有手无脚”来形容手法之快。
1.拍手直冲甲以右箭马与乙相对,乙进步直线拳攻甲头部,甲向左侧圈步进马,左手拍手、右手日字拳直击其肋部,前膝拐打乙膝窝处
要点圈步拍手与直冲要做到到位。
2.枕手直冲乙进步直线拳攻甲面部,甲摊手摊其来拳,进马,左手摊手变枕手、右手护手日字拳直击其头部
要点枕手进马、日字拳到位,不能脱节。
3.膀手抱拍掌乙上步直攻甲面部,甲右膀膀其来拳,前脚左圈,右手膀手与左手成抱拍掌,拍击对方
要点膀手成抱拍时,要充分借助圈步进马的力量。
4.日字拳砍颈掌甲进步右拳直击乙头部,乙摇头闪躲,前拳欲攻甲中线,甲右拳不回收成掌,直砍其。
咏春的初学阶段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可以说这个阶段学不好,以后的学习就很难学好或继续学下去,对初学者(主要指刚开始学至学会过手之前的学生)我建议一。要多练。二不要贪多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