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屋顶瓦及构件名称(古建屋顶瓦及构件名称及图片)
古建屋顶瓦及构件名称的规定。这些建筑构件的名称是根据古建筑的特点而定的,一般不作为房屋建筑的主体结构部分。,在古建筑屋顶瓦及构件的命名上,,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实施条例(试行)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执行。凡违反这一规定的,应予纠正。
本文目录一览
二十五个古建筑构件名称
一、 通则名词
1、明间建筑物居中的开间。
2、次间建筑物明间和梢间之间的开间。如有多次间可分为一次间、二次间、三次间等。
3、梢间建筑物两端头的开间。
4、檐面平面呈矩形的建筑物,短边方向称山面。
5、面阔又称面宽,建筑物面宽方向相邻两柱间的轴线距离。
6、通面阔建筑物两尽端柱间轴线距离。
7、进深垂直于建筑物面宽方向的平面尺寸称为进深。
8、通进深建筑物侧面(进深方向)两尽端柱间的轴线尺寸。
9、步架相邻两檩间轴线的水平距离。
10、举架坡屋顶屋面的相邻两檩,上面一檩比下面一檩抬起的高度。
11、举高相邻两檩轴心的垂直距离。
12、上出建筑物檐口自檐柱轴线向外挑出的水平长度。带斗拱的建筑,上出是由斗拱出踩和檐椽飞椽挑出两部分组成。
13、下出台明(台基露出的地面部分)由檐柱中线向外延展出的部分称台明出沿,又称下出。
14、出水建筑物的上檐出又称出水。
15、回水建筑物的上出大于下出,上出与下出之差称为回水。
16、收分中国清代建筑柱子直径下大上小,以柱根部分直径为基数,按柱高的1/100或一定比例减小柱径,称为收分。
17、侧脚柱头位置不动,柱脚按一定尺度向外侧移出,造成柱头略向内侧斜,称为侧脚。清代建筑仅檐柱有侧脚,明代以前建筑里圈柱也有侧脚。柱侧脚有利于建筑物稳定。
18、斗口斗拱最下层的坐斗(大斗)面宽方向的刻口称斗口。在清式建筑体系中,斗口是最基本的建筑模数之一,凡带斗拱的建筑,所有的构件、部位均与斗口有倍分关系。
19、硬山屋面既有前后两坡,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与檩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称为硬山建筑。
20、悬山屋面有前后两坡,屋面两端悬挑于山墙或山面梁架之间的建筑,称为悬山式建筑。悬山又称挑山。
21、庑殿屋面有四坡并有正脊的建筑称庑殿建筑,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型制。
22、歇山由悬山屋顶和庑殿屋顶组合形成的一种屋顶形式。歇山建筑又称九脊殿,型制等级仅次于庑殿建筑。
23、攒尖建筑物的若干坡屋面在顶部交汇成一点形成尖顶,称为攒尖建筑。攒尖建筑平面为正多边形,如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圆形等。
24、复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建筑形式,或由一种建筑形式的不同形态组合而成的建筑称复合建筑。复合建筑形式优美,历史上很多著名楼阁如黄鹤楼、腾王阁、故宫角楼等都是复合建筑。
25、三滴水古代屋檐为滴水,三滴水即三重屋檐。
古建筑的上分——屋脊类型
古建筑屋顶位于中国式三段的上段,最为引人注目。它不仅是在建筑最上面起围护结构的作用,而且屋顶形式、屋脊做法和装饰物,以及采用的屋面材料等,都能反映出建筑的等级、建筑的使用性质、类别、建筑物主人的身份地位等,并在这些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是绝对不可逾越的。
屋脊是古建筑对于屋面交界线或边沿线的特殊处理而产生的构造形式。
知识点1古建筑不同屋顶“脊”的名称
(1)正脊,它是指沿前后两坡屋面相交线做成的脊。正脊往往是沿檩桁方向,且在屋顶最高处。
(2)垂脊(包括排山脊),凡是与正脊或宝顶相交的脊统称为垂脊。
(3)戗脊,戗脊是在歇山建筑中,前后坡与两山坡面交界线处的脊,该脊沿着四角45°方向上与垂脊倾斜相交。
(4)角脊,角脊是重檐建筑屋顶中,下檐屋面转折处,沿角梁方向所做的脊。
(5)博脊,当坡屋面与竖向墙面交接时,往往要沿接缝处做脊,一般将此处的脊称为博脊。在歇山建筑中,两山坡面与山花板相交处,沿接缝方向所做的水平脊就是一种典型的博脊。
(6)围脊,重檐建筑下层屋面与木构架(如承椽枋、围脊板、枋等)相交处的水平脊。围脊能够头尾相接呈围合状,故俗称“缠腰脊”。
(7)排山脊,在歇山、悬山、硬山建筑两山部位屋面边缘,顺山尖而上所做的垂脊称为排山脊。
(8)披水梢垄,它是悬山、硬山建筑屋面在两山部位的简易处理,不做垂脊而仅做梢垄,不用排山勾滴,而仅用披水砖檐的做法。
(9)盝顶围脊 特指盝顶上部平台屋面四边的水平脊,因其围合相交故称围脊,也因其在屋顶最高位置处,也称正脊。
重檐歇山屋顶中的各类脊
知识点2屋面瓦件
筒瓦与板瓦的使用范围
在《营造法式》中记述了6种筒瓦、7种板瓦,并规定了不同筒瓦和板瓦的使用范围。
宋《营造法式》中筒瓦尺寸表
宋《营造法式》中板瓦尺寸表
知识点3屋顶脊饰种类
(1)鸱尾。它用于正脊两侧,围脊转角部位,尺寸有2.5尺、3.0尺、3.5尺、4.0尺、4.5尺……直至1丈,鸱尾由数块采用铁鞠(锯)拼接而成。
(2)正脊火珠、斗尖火珠与滴当火珠a.正脊火珠用于寺观等殿阁正脊当中。火珠的直径有1.5尺、2尺、2.5尺三种。火珠都为两焰,在其夹脊的两面做盘龙或兽面。b.斗尖火珠用于四角亭子顶部。火珠的直径有1.5尺、2.0尺、2.5尺、3.5尺等几种,火珠做两焰、四焰或八焰,下部使用圆形的基座。c.滴当火珠用于位于华头筒瓦滴当钉之上(相当于清代的瓦钉钉帽),滴当火珠高三寸至八寸不等。
(3)兽头。兽头分为正脊兽头和垂脊兽头,有1.4尺、1.6尺、1.8尺、2尺、2.5尺、3.0尺、3.5尺、4.0尺等几种。
(4)嫔伽、蹲兽、套兽。嫔伽为女身鸟状仙女(人头鸟身的神鸟),蹲兽有九品,分别为行龙、飞凤、行狮、天马、海马、飞鱼、押鱼、狻狮、獬豸。嫔伽高0.6尺到1.6尺不等,蹲兽高0.4尺到1尺不等。宋代蹲兽用双数,最多使用8枚。套兽用于殿、阁、厅堂、亭榭转角子角梁端,套兽径从四寸到一尺二寸不等。
常见的宋代屋面瓦件
知识点4清代屋面瓦件( 琉璃瓦件和布瓦 )
清代屋面瓦件根据上不上釉,分为琉璃瓦件和布瓦。
(1)琉璃瓦件,琉璃瓦件包括筒瓦、板瓦、勾头、滴子、正脊筒子、正吻、垂脊筒子、垂兽、戗脊筒子、戗兽、仙人走兽、套兽等,种类繁多。明代规定为十样瓦,清代头样和十样瓦不常用,规定为二样至九样瓦。
琉璃瓦件尺寸(部分)
琉璃正脊构件尺寸
琉璃垂脊构件尺寸
琉璃仙人走兽及套兽构件尺寸
琉璃戗脊、角脊构件尺寸
琉璃博脊构件尺寸
(2)布瓦瓦件主要为筒瓦、板瓦、吻兽、望兽、套兽等。清代规定为1号、2号、3号及10号四种。各地生产的尺寸大小不一,其中北京现行瓦件尺寸较为接近清代官窑尺寸。
布瓦尺寸
常见的清代屋面瓦件
知识点5江南《营造法原》中记述的屋面瓦件
《营造法原》的瓦材多是对唐宋瓦件传承的提升,对厅堂类房屋一般采用板瓦,又称蝴蝶瓦、合瓦、阴阳瓦等。殿庭之类房屋,规模较大者,可将盖瓦改用筒瓦(长1.2尺,筒径6~7寸)。蝴蝶瓦是各种房屋所常用瓦材,但盖瓦和底瓦尺寸略有差异。
《营造法原》盖瓦尺寸
注《营造法原》中,1尺=275mm
《营造法原》底瓦尺寸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选自王晓华《中国古建筑构造技术》第二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中如发现配图不准确或文字错误,与原作者无关 。
请问有谁了解古建筑屋脊的构造,我想知道各部位名称,算工程量用,求专业人士赐教!
清水脊”是民间小青瓦住宅用得最多的一种正脊,也是小式建筑中等级较高的一种屋脊。该脊是用施工现场的砖瓦进行加工并层层垒叠砌筑而成,其形式如图3 -3 -11、图3-3 -12 所示。
清水脊由高坡垄大脊和低坡垄小脊所组成,其中低坡垄小脊很短,只分布在屋顶边端的四列瓦(两盖瓦垄和两底瓦垄)范围,在两端低坡垄小脊之间均为高坡垄大脊。
“低坡垄小脊”是在四列瓦的屋脊范围进行砌筑,由下而上的构件为瓦圈(即横向截断的板瓦,也可用仰瓦横放)、条头砖(用条砖按需用长度切断)、一层蒙头瓦(即用盖瓦横放)、二层蒙头瓦(与一层错缝而置)等,用麻刀灰将脊身抹平,如图3-3-11中“低坡垄小脊做法”所示。
“高坡垄大脊”分为脊端和脊身。
脊端构造由下而上,层层铺砌的构件为圭脚、盘子、头层瓦条、二层瓦条、雕花草砖、插蝎子尾、扣筒瓦等,如图3 -3-11中“高坡垄脊端做法”所示。
脊身构造由下而上,层层铺砌的构件为瓦圈、条头砖、一层蒙头瓦、二层蒙头瓦、一
层或二层瓦条、混砖、扣筒瓦等,如图3 -3 -11中“高坡垄正脊身做法”所示。
脊端和脊身的扣筒瓦应在一条直线上,脊身高低可用增减瓦条进行调节。清水脊的施工图画法如图3-3-12所示。
蝎子尾是高垄大脊两端挑出的装饰件,有的称为“象鼻子”、“斜挑鼻子”。它是用木棍裹缠麻丝绑扎结实,涂抹麻刀灰后插入方砖的孔内,用灰浆填实压紧而成。用来插蝎子尾的方砖在看面部分雕刻有花草图案,此称为“草砖”。草砖的摆砌 有三种,即平草蝎子尾、落落草蝎子尾、跨草蝎子尾等。
平草蝎子尾是用三块草砖顺长度方向平摆,中间一块开洞插蝎子尾;落落草蝎子尾是用两个平草相叠,中间一块开洞插蝎子尾;跨草蝎子尾是以三块砖为一组,分为两组,用铁丝将两组拴起来,成八字形跨在脊上,在八字缝间插蝎子尾。
什么是古建筑瓦
古建筑瓦 一般情况下是指古建筑屋顶覆盖的青灰瓦,像一些徽式建筑,寺庙,公园,古街等带有古建筑的风格,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古建瓦片,古建瓦也有人叫青灰瓦 青瓦 它是一个统称 实际上它从唐代开始包括,建筑普遍使用瓦片 滴水 筒瓦 盖瓦 翘脚 吻兽和砖雕等各种陶制屋面瓦,目前国内很多做庙宇 园林和仿古建筑的时候会使用,目前在河南禹州鸿畅镇 河南平顶山郏县有很多这样的厂,大都是以生产青灰瓦 琉璃瓦为主。有需要的可以去看看 平顶山长长城琉璃瓦厂这两样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