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胃癌 >>

胃癌患者Hp感染及GPDA活性的变化

胃癌 2017-04-19 21:27胃癌治疗www.zhongliuw.cn
胃癌患者Hp感染及GPDA活性的变化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流行病学资料提示长期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可导致胃粘膜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最终形成胃癌。目前认为,Hp感染是胃癌形成的一个重要启动因素,但其确切的致癌机制尚不清楚。苷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lycyl proline dipeptidyl aminoeptidase,GPDA)主要分布在肝、肾、结缔组织、唾液腺及血清、唾液等体液中,以额下腺含量最为丰富。研究表明,原发性患者血清GPDA活性升高,而患者血清的GPDA活性下降[3]。其下降机制目前罕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患者粪便Hp检出率及其血清GPDA活性变化的关系。

  大量流行病调查表明,胃粘膜病变与HP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癌前病变的演进,胃癌患者Hp感染率与血清明显增加,HP后胃癌发生率增加4~9倍。因此,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正式将HP列为第一类生物致癌因子。但是,HP感染导致胃癌发生的确切机制还不太清楚。  研究表明,HP是胃癌发生的启动因子之一,HP感染,原癌基因可被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出现癌基因的表达异常,HP感染后易于发生C?Ha?ras癌基因第12位点的突变,C?Ha?ras基因的活化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导致胃癌发生的分子基础之一,HP还可通过c?er?2、APC、DCC、C?met、bcl?2、p53和K?ras的影响而促进胃癌的发生[4?6]。HP可溶性蛋白可增强巨噬细胞株iNOS基因的表达,iNOS促进NO的产生,NO在氧存在下很快分解产生有内源性致癌作用的N?亚硝基化合物和多种氮氧化合物[7]。NO还可以形成超氧氮离子而进一步分解为具有高度致突变活性的OH-,这些均在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胃癌患者HP感染率为70.9%,明显高于良性胃部疾病患者和正常人(P<0.01),提示HP感染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胃窦癌及胃体癌组的HP感染率高达79.3%,明显高于贲门癌组(P<0.05),提示胃癌患者的肿瘤部位与HP感染有关。GPDA的生理功能目前尚不清楚,由于它能特异性水解肽链氨基末端第二位为脯氨酸所形成的肽键,而胶原分子中含有丰富的甘氨酰脯氨酰结构,因此推测GPDA与胶原分子肽链的降解及更新有关。本组资料显示,胃癌患者血清GPDA活性明显低于良性胃部疾病患者和正常人(P<0.01),阳性率为71.8%,GPDA与胃癌病理临床各因素的关系均不密切(P>0.05)。胃癌患者HP感染率与血清GPDA阳性率的相关分析显示,两者无相关性(P>0.01)。我们的研究还发现,胃癌肝转移的患者血清GPDA活性明显升高,而胃癌其他器官转移并无此现象,因此,若胃癌患者血清GPDA活性明显升高,应考虑肝转移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当胃癌患者的肾功能异常时,血清GPDA活性可明显升高,故应同时检查肾功能,以避免因肾功能异常而引起假阴性。>gtgt;推荐阅读:

  • ·肿瘤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研究
  • ·胃癌或为幽门螺杆菌合成蛋白质所
  • ·吸烟能增加胃癌死亡危险
  • ·胃炎变胃癌之五步曲
  • ·吃隔夜蔬菜易患胃癌
  • (编辑:刘辉)

    收 藏 到 网 摘 :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