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胃癌 >>

HTLV-1--胃癌保护神?

胃癌 2017-04-20 07:29胃癌治疗www.zhongliuw.cn
HTLV-1--胃癌保护神?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又称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 newszdwordC.htm" name="adFrame" width="252" height="412" frameborder="no" 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又称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此外,有多项研究报告,HTLV-1感染与ATL之外的多种恶性肿瘤发病危险增高相关。但是,日本却有学者发表论文称,该病毒感染可降低胃癌发病危险。

  对于HTLV-1感染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看法。例如,日本麻生(Asou)等报告,该病毒感染与多种癌症危险增高相关,有泽(Arisawa)等则认为,除ATL、结直肠癌、、外,该病毒感染不会带来任何其他癌症发病危险。与此相反,也有学者报告,对于,该病毒感染似乎抑制了其发病,日本有川医院的松本(Matsumoto)等就持这种观点。

  HTLV-1感染者“因祸得福”?

  近日,Matsumoto等报告, HTLV-1感染看起来能降低发病几率,其论文已经在《传染病杂志》上发表。

  此前已有资料显示,日本有川地区居民胃癌发病率较低,而HTLV-1阳性率则显著较高。为了明确HTLV-1感染与胃癌发病之间的相关性,Matsumoto等进行了一项研究。

  该研究共纳入5686名40岁以上受试者。这些受试者在1989-1992年间接受了血清HTLV-1抗体检测,此后,研究者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随访直至2003年3月。在随访期间,1812名接受了胃镜检查。在这些受试者中,497名入组时未接受胃癌检查者的HTLV-1血清学检查结果为阳性,其中男性183名,女性314名,平均年龄59岁。另外497名入组时未接受胃癌检查但HTLV-1阴性的受试者被设为对照者,他们的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均与前述HTLV-1阳性者匹配。

  结果显示,在HTLV-1阳性者中,14例(2.8%)发生胃癌,而HTLV-1阴性者则有35例(7.0%)发生胃癌,比值比(OR)为0.38(P=0.0028)。由此,研究者认为,HTLV-1感染可能降低了胃癌发病危险。

  胃癌危险降低玄机何在?

  Matsumoto等公布了上述发现后,当然不会就此止步,他们也致力于揭示上述看似有悖常理的现象背后的因果本质。在他们的论文中,研究者提出,HTLV-1降低胃癌危险的作用可能与其调节幽门螺杆菌活性相关。

  已有众多研究证据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等认定,已有足够的流行病学和组织学证据显示,幽门螺杆菌是明确的致癌病原体。学者们已经注意到,HTLV-1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存在微妙关系。美国的斯图弗(Stuver)等报告,HTLV-1阳性者消化道溃疡史显著较少。英国的沃克(Walker)报告,HTLV-1感染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低。日本的立花(Tachibana)等报告,健康的HTLV-1携带者迟发型超敏反应显著减弱,提示即使健康携带者也存在亚临床免疫抑制。因此,在HTLV-1长期感染期间,免疫抑制的进展可能使胃部形成不适合幽门螺杆菌定殖的微环境,并使其逐步从胃内清除。

  据此,Matsumoto等推测,HTLV-1感染降低胃癌危险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受抑相关。在研究中,他们的确观察到,无论是男性、女性还是总体而言,该病毒阳性者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都低于阴性者,尽管这种差异未达显著性。他们注意到,HTLV-1感染通常早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前者70%发生于母婴垂直感染,而后者仅3%发生于1岁以前。早期的HTLV-1感染可能削弱了胃黏膜的免疫应答,从而影响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增殖,也因此降低了胃癌危险。

  HTLV-1:人体共生病毒?

  HTLV-1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究竟有何意义?对于这个问题,J Infect Dis同期配发的述评提出了一些观点,令人读起来饶有兴致。

  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的布雷泽(Blaser)等在述评中指出,HTLV-1感染者胃癌发病率低可能说明,该病毒感染仅仅是一个标志,表明宿主本来就存在某种特性,使该病毒易感,同时能降低胃癌发病危险;同时也可能提示,HTLV-1感染能提供某种胃癌保护机制。有迹象表明,后者更接近于真相,因为HTLV-1可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

  从肿瘤生物学角度看,HTLV-1与幽门螺杆菌的这种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提示HTLV-1可能为人体的一种共生病毒,可通过影响幽门螺杆菌诱导的病理过程保护宿主。早在19世纪,人们已经认识到人体共生微生物的价值,但直到今天,我们才开始理解其广泛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人体共生细菌,但是对于人体是否存在共生病毒似乎乏人问津。

  人们一直关注各种病毒长期携带导致的炎症、肿瘤等,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也包括HTLV-1,而Matsumoto等的研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病毒感染是否同时也会对人体有益?从这个角度看,Matsumoto等的研究可谓是“模范”,他们对普遍存在的微生物之间的长期生物学相互作用进行了探索,以阐明其相互间的临床协同和对抗作用。如果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人体内的“生物多样性”,我们会日益发现这种相互作用的临床重要性。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