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药物治疗进展
目前术后镇痛在国内已广泛开展,并从单纯患者自控镇痛(PCA)进入到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及PCA时代。
急性疼痛治疗中PCA是术后疼痛最重要的治疗方法。负荷剂量应迅速达到药物的有效血液和效应室浓度,持续剂量应能维持有效血药和效应室浓度并有良好的药物量效关系,冲击剂量应能够克服突发性疼痛,同时应设定锁定时间,避免短时间内重复给药。
目前,术后镇痛尤其是日间手术中平衡镇痛或多模式镇痛已经广泛使用,口服镇痛药也逐步应用到术后可以口服的患者。为减低有创给药带来的血管内导管移位、血管并发症、患者制动引起的不适和术后即刻止痛药衔接不当产生的空隙,无创给药法是发展方向之一。芬太尼PCA贴剂是第一个患者自控式镇痛贴剂,可置于上臂和前胸部位,按需供药,国外临床研究表明,其疗效卓越,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癌痛治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内涵随时代发展内容不断更新,其基本原则与规范化疼痛治疗一致,目的是达到充分的镇痛、最轻的不良反应、最好的生理和心理功能、最高的生活质量。主张按疼痛强度选择相对应阶梯的药物,而不是从弱到强逐步换用止痛药。对重度疼痛更应视为急症予以镇痛。提倡首选包括口服、透皮等无创给药方式。建议使用控缓释药物持续镇痛,对突发性疼痛则应使用起效快的速释药物加以治疗,同时注意个体化给药。
对于轻度疼痛,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或非类固醇类抗炎药(AID)及辅助用药。对于中重度疼痛主张使用控缓释阿片类药物,尤其是量效关系明显的阿片药物,或联合使用AID及辅助用药。对于难治性疼痛,可用脊柱或硬膜外阿片类药物或联合使用可乐定及局部麻醉剂,以及选择性的神经阻滞、神经损毁术、氯胺酮、镇静剂等。
强阿片类药物在癌痛治疗中是主打药,在中到重度非癌痛治疗中的使用也日益广泛。强阿片类药物无封顶效应,剂量可随疼痛强度加以调整,但单独使用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稍差,需合并抗抑郁药或抗惊厥药。患者对阿片类药物的大多数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晕等短期内会耐受,仅便秘是长期不耐受的不良反应,几乎没有全身脏器不良反应。国内外经验表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罕见呼吸抑制和精神依赖,这也是这类药物长期使用安全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