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中医中药治疗

肿瘤症状 2017-04-28 10:10肿瘤症状www.zhongliuw.cn
淋巴癌中医中药治疗

【现代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中药可贯穿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全过程,既可与放、化疗配合应用而起到减毒增效作用,又可在放、化疗或疗程间隙单独使用,在抑制淋巴瘤发展,保护正常生理功能,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明确疗效。

特别是化放疗结束后,以中医药的零毒抑瘤为主,辅以辨证和对症治疗,常能有效改善症状,控制病情,明显降低本病的复发率。


【辨证论治】

由于恶性淋巴瘤患者大多正气内虚,脏腑功能低下,中晚期患者其虚损情况更为突出,因此要妥善处理好扶正和祛邪关系,强调整体观念、治疗中注意保护患者的正气,治疗后积极给予扶正治疗,维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将有利于取得良好而稳定的疗效。

1. 痰热蕴结

证候:颈部或腹股沟等处肿核,或见脘腹痞块,发热较甚,常有盗汗,口干口渴,咽喉肿痛,心烦失眠,或见皮肤瘙痒,或身目发黄,大便干结或见便血,小便短少,舌质红,苔黄燥或红绛无苔,脉细数或细滑。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主方:连翘消毒饮加减

药物:玄参、连翘、葛根、天花粉、夏枯草、猫爪草、蚤休、黄芩、赤芍、栀子、山豆根、甘草等。

2.气郁痰结(含气滞痰结)

证候:胸闷不舒,两胁作胀,脘腹痞块,颈项,腋下或腹股间等处作核累累,皮色不变,或局部肿胀,或伴低热盗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或细弦。

治法:疏肝解郁 化痰散结

主方:柴胡疏肝散合消瘰丸加减

药物:生牡蛎、玄参、夏枯草、猫爪草、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郁金、浙贝母、炙甘草。腹部痞块坚硬或巨大者,可加三棱、莪术;颈项等处作核累累可加露蜂房,土鳖虫;痰郁化热者,可加天花粉,蚤休;低热,盗汗可加地骨皮,银柴胡;兼脾虚加党参,茯苓。

3.脾虚痰湿

证候:全身乏力,面色?s白或微黄,唇色淡白,颈部或腹股间或腹腔内淋巴肿大,纳差,大便细或烂薄,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白,脉细弱。此型常见于化疗后。

治法:健脾补气 化湿祛痰

主方:六君子汤加减

药物: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甘草、猫爪草、露蜂房。舌苔白腻者加藿香、佩兰、苍术、厚朴。肿大淋巴坚硬加三棱、莪术、络石藤等。

4.气血两虚

证候:多见于晚期或多程放、化疗后,颈部或腹股沟等处肿核或大或小,或见脘腹痞块,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怔忡,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治则:益气养血 软坚散结

主方:八珍汤加减

药物:党参、熟地、鸡血藤,猫爪草、夏枯草,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炙甘草。气虚明显可以加黄芪;纳呆便溏可加神曲、扁豆;兼阳虚可加熟附子,肉桂。肿块较大可加三棱、莪术。

5.肝肾阴虚(含阴虚火旺)

证候:多见于晚期或素体阴虚,或多程放疗后,颈部或腹股沟等处肿核或大或小,或见脘腹痞块,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口干咽燥、头晕目眩,舌红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或沉细。

治则:滋补肝肾 软坚散积

主方: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药物:生地、生牡蛎、山萸肉、淮山药、女贞子、旱莲草、昆布,茯苓、泽泻、牡丹皮、知母、黄柏。发热盗汗较甚,可加白薇、地骨皮;口干便秘可加玉竹、玄参;两胁胀可加川楝子,延胡索;纳呆腹胀加山楂,鸡金;肿块较大加三棱、莪术。

【辨病用药】

霍奇金病中的肉芽肿、副肉芽肿、肉瘤三种,一般可用健脾化痰,祛风活血通络方法。药物可加用莪术、夏枯草。

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高度恶性的免疫母细胞性、淋巴母细胞性、小无裂细胞性,以扶正祛邪、益气解毒方法。单味可加用黄药脂、青黛。

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纵隔淋巴,胸腺肿大,以中气下陷、痰湿凝聚为主。单味可加用青黛。

【对症加减】

1、 发热:可酌加葛根、青蒿、柴胡、连翘。

2、 盗汗:可酌加白薇、碧桃干、地骨皮、银柴胡、牡蛎。

3、 皮肤瘙痒:可酌加黄芩、山栀、赤芍、浮萍、络石藤等。

【特殊兼症治疗】

结节坚硬,加三棱、莪术,或络石藤,体虚明显可酌加露蜂房,以祛风解毒、散结止痛。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