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了肝癌?得了肝癌还有得救吗?医生一次性说明白
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早期肝癌几乎无症状,等到出现明显不适时,可能已到中晚期。我国是肝癌大国,肝癌人数众多,形势严峻。
一、如何判断肝癌风险?
肝癌是个狡猾的病症,专家提醒,要判断肝癌风险,可以采用甲胎蛋白检测、CT核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方法。甲胎蛋白检测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但并非所有肝癌患者都会升高;CT核磁共振可以提高微小癌的确诊率,对肿瘤的定位和周围血管情况有清晰显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则可以明确显示肿瘤的大小、数量及血供情况。
二、谁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主要有四类人群需要注意防范肝癌:有肝脏病基础的患者,如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过度饮酒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常吃霉变食物的人群。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肝脏损害,最终引发肝癌。
三、肝癌如何治疗?
肝癌的治疗手段有多种,包括手术切除、转化治疗、肝脏移植等。手术切除是首选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效果会受到肿瘤类型、数量、甲胎蛋白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转化治疗主要针对中晚期患者,通过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来延长患者生命。对于符合移植标准的患者,肝脏移植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肝癌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只要我们了解其特点,采取有效的检查手段,及时发现并治疗,就能有效应对肝癌风险。不必过分恐慌,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肝癌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2、非根治性手段:肝胆外科专家的独到见解
对于部分肝癌晚期患者,治疗的主要方向已经转向非根治性手段,侧重于对症治疗。这些患者已经无法通过常规手术或治疗手段进行根治,但并不意味着束手无策。专家指出,肝癌虽被称为“癌中之王”,但并非无法战胜。针对此类患者,仍有多种方法可助其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专家介绍:潘卫东博士
潘卫东博士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拥有超过三十年的肝胆胰外科从业经验(其中包括二十年在中山三院肝胆外科的工作经历)。他是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医师专业委员会的重要委员,同时在多个省级医学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他的研究方向聚焦于肝脏、和胆道外科的微创治疗,致力于改进外科手术方法。
潘博士对肝癌晚期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他深知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更加精细和人性化的治疗。他强调,尽管肝癌晚期无法根治,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管理,患者仍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及较好的生活质量。他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许多患者带来了希望和康复的曙光。作为一位顶尖的肝胆外科医生,潘卫东博士始终致力于推动该领域的治疗进步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