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真的会引发癌症!
不要再杞人忧天,还是多笑一笑吧!因为最新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焦虑真的会引发癌症——焦虑信号分子会像导火索一样,引发潜在的致癌细胞生长肿瘤,使罹患癌症的概率大幅上升。昨天凌晨,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耶鲁大学和复旦大学教授许田的这项研究发现。
焦虑人群中的癌症发病率偏高,是流行病学调查早已发现的事,但科学家一直对其中的“为什么”不甚了然。而许田教授和他的同事经过研究,找出了其中的奥秘。
根据生命学教科书上的说法,一定要在同一个正常细胞中积累起多个致癌突变,细胞才会最终走向癌变的不归之路。可是,许田的研究小组通过果蝇实验发现,这几个突变并不一定要同时发生在一个细胞中,它们可以分别发生在不同细胞中,也会引发癌变。
“这不仅改变了教科书中的说法,还向我们解释了为何癌症的发生率会这么高。”许田说,一个细胞中发生一次致癌突变的概率为10-8,发生两次突变的概率就是10-16,而在两个细胞中发生两次突变,概率仍为10-8。“这意味着癌症的发病可能性大大提高了!”
可是,谁在细胞之间传递着致癌的信息?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一个传递焦虑信号的分子JNK在其中充当导火索。发生致癌突变的细胞就好像一个个深埋体内的地雷,当JNK经过这些细胞时,就会将其“引爆”。“而且,JNK在细胞之间的传递,就像多米诺骨牌,会一个接一个地传递下去。”许田解释,这就很容易引起发生不同致癌突变的细胞的“共鸣”,最终引发肿瘤。
近日,李女士来到湖北省肿瘤医院,还没等医生开口问话,她就拿出厚厚一摞多达五六十页的检查单和病历,告诉医生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多年求医的过程中亲眼见到或听人叙说了不少乙肝病毒携带者恶化为的事例,因此总是担心厄运降临到自己身上。每念及此事,她的肝脏似乎就会隐隐作痛。
省肿瘤医院肝胆胰科韩玉厦主任医师指出:作为长期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李女士确实是的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很有必要。但从其最新的检查报告上看,李女士的肝区疼痛等不适基本属于“无病呻吟”,属于因恐惧肝癌而形成的“心理暗示”。仅门诊病人中,乙肝患者患上“癌症焦虑症”不在少数。
不仅是肝癌,其他癌症的发生,有的也与癌症焦虑有关。前些年,武汉的一位女编辑发现罹患癌症时对朋友说:“越怕越有鬼。”她母亲死于直,总是怕自己也被癌纠缠,结果真的罹患直。
过去发现此类情况,总是从“癌症会不会遗传”一个路径去思考和研究,而且一直未果。现在专家发现“心理致癌”、“性格致癌”。“癌症焦虑症”如果不尽快消除,会陷入“癌症性格”,长期如此,很有可能真的罹患癌症。
“癌症性格”种种统计显示,许多癌症患者病前经历了如亲人故去、失恋、离婚、失业、降职或天灾人祸等重大生活变故,而这些生活重大事件加之负性情绪极易形成“癌症性格”。
“癌症性格”有哪些具体表现?简单列举如下:
●性格内向,表面上逆来顺受、毫无怨言,内心却怨气冲天、痛苦挣扎,有精神创伤史;
●情绪抑郁,好生闷气,但不爱宣泄;一件极小的事便可使其焦虑不安,心情总是处于紧张状态;
●表面上处处以牺牲自己来为别人打算,但内心却又极不情愿;
●遇到困难,开始时不尽力去克服,拖到最后又要做困兽之斗;
●害怕竞争、逃避现实,企图以姑息的方法来达到虚假和谐的心理平衡等等。
这是因为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用一套信号。一旦受到“癌症性格”的干扰,就会导致神经内分泌活动紊乱,器官功能活动失调,并使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免疫监视功能减弱,进而影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作用,易导致癌细胞转化和突变。可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有效地预防癌症,还有利于治疗;而孤寂、愤怒、悲哀、绝望等负性情绪则可以损害人的免疫系统,诱发癌症。
研究还表明,JNK焦虑信号很容易产生,受伤、感染、焦虑,以及处于过热、过冷等极端环境下,都会使机体产生JNK信号。许田说,这告诉人们,避免产生焦虑的条件和环境,保持愉快的情绪,及时为自己减压是多么重要——这等于为自己减少罹患癌症的概率。
对于科学家而言,这项成果意味着发现了新的癌症发生的机理,可以寻找适合的药物阻断JNK焦虑信号,从而为防治癌症提供新的可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