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如此难以发现!
随着发病年龄提前趋势,这可能与防癌知识普及、文化程度提高、饮食结构变化有关,也不除外与环境污染加重有关。
的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肿瘤越小生存率越高,瘤体直径≤1厘米时,术后5年、10年复发率不及6%~10%,直径≥3厘米时,淋巴结转移率升高;淋巴结的转移有无一直被认为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转移者5年、10年生存率可达90%及85%,而有转移者仅为40%~50%,可见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虽然临床上很难见到已发展成菜花样肿块的晚期病人,但把误诊为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者仍屡有发生,延误了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一、乳腺癌易被误诊的疾病
1.乳腺增生症 又称乳腺结构不良、乳腺纤维囊性病、乳痛症等,是女性乳腺疾病中最多见的一种,也是被误诊最多的一种,其病因与体内雌激素不平衡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胀痛和乳腺内多发性肿块,特点是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经前加重,经后缓解。X线片见局限性或弥漫性片状、棉絮状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阴影。超声检查见内部回声不均,低回声区与带状强回声交织成网状。CT平扫可见乳腺组织增厚和结节状增生,呈片状或块状,密度略高于周围腺体,增强扫描密度无强化,这是与乳腺癌的不同,乳腺癌早期不典型,如果仅凭临床检查很容易误诊为乳腺增生症。
2.乳腺纤维腺瘤 是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因肿瘤质地较硬,最易与乳腺癌混淆。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多为偶然发现,肿块1.0~2.0厘米,圆形或椭圆形,特点是边界清楚、表现光滑,活动度好,与皮肤无粘连,生长缓慢。X线片可见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可呈分叶状,部分腺癌可发生钙化,与乳腺癌不同的是,腺瘤的钙化较粗大,呈环状、块状或斑点状,乳腺癌的钙化为沙粒状、针尖状。CT增强后可见腺瘤呈均匀性增强,较大的腺瘤可有边缘增强,这种情况易误诊为乳腺癌。乳腺癌超声所见肿块内部及周边无明显彩色血流显示。
3.乳腺囊性增生病 好发于40岁前后的妇女,以乳腺腺体增生和结节为主,部分可以发生癌变。大约10%~25%合并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也有棕色,少数为血性,一般医生对乳头溢液都比较重视,做病理检查是进一步诊断的好办法。X线片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阴影,密度均匀,囊肿大者表现为球形透光区,有完整包膜。本病必须经病理诊断才能确诊,对其中活跃增生的乳头状瘤病和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尤其警惕,癌变机会较大,必要时做病变区域活检。
二、易被误诊为乳腺癌的良性病
1.肉芽肿性乳腺炎 是良性病,少见,易误诊为乳腺癌,某肿瘤医院1982~1992年间收治45例,其中34例行X线片检查,10例误诊为乳腺癌。以乳腺肿块为主,绝大多数有产后急性乳腺炎病史,发病多在哺乳后期或断乳后不久,肿物呈实性、硬韧、边界不清。X线片及液晶热图检查易误诊为恶性。
2.乳腺脂肪组织坏死 好发于中老年,以肥胖、大乳房者为多。发现肿物,多小于2.0厘米,质硬,边界不清,约半数表皮发红,并有粘连,局部表现非常类似乳腺癌,该医院1954~1992年收治64例,临床误诊为癌45例,误诊率70.3%。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镜下可见脂肪组织坏死,还有不同阶段的反应性结缔组织增生、炎性组织浸润和异物反应等。
3.乳腺结核病 在我国仍可见到,一般由其他部位结核继发而来。发病年龄20~40岁,发现乳腺肿块,大多位于乳腺上方,硬韧,边界不清,1/3皮肤发红,可有皮肤破溃,少数形成窦道,偶伴有乳头溢液,目前结核病患者仅少数有结核中毒症状,所以易误诊为癌。天津肿瘤医院1954~1992年间共收治乳腺结核病105例,临床误诊为乳腺癌58例,误诊率55.2%。X线片可见到以渗出为主的浸润型、以肿块为主的结节型、中心坏死形成不规则透亮区的干酪样型,有窦道者见窦道内有钙化影。进一步检查可发现原发结核灶。
三、误诊原因分析
这些疾病虽然都有与乳腺癌相似的地方,但仔细检查、认真分析各病都有不同之处,实在难以确诊者,做病理检查也可明确诊断,之所以发生误诊是有原因的。
1.医生过分自信 某些医生自恃行医多年,经验丰富,单凭手指一摸,便可知道,认为不必拍X线征、做B超,错把乳腺癌诊为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延误了治疗时间,这是临床最常见的误诊原因,很多名医都有沉痛的教训。
2.检查不彻底 某些疾病确实很难鉴别,乳腺癌早期发现小肿物,表现光滑,因为还未侵犯周围,所以活动度好,与皮肤没有粘连,自然也没有橘皮征,X线片和B超也很难确诊,最彻底的方法是手术活检。而实际上很多患者难以接受,医生也未坚持,只好“观察”。
3.患者不重视 很多妇女没有防癌知识,又不做定期体检,即使发现乳腺肿物,因不痛、不痒而不去就诊;需要观察的病人不及时复诊,医生未能掌握病情的变化,也造成一些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