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放疗四大特点

肿瘤症状 2017-04-20 19:55肿瘤症状www.zhongliuw.cn
随着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加放疗疗效的明确以及进展期乳腺癌综合治疗的进展,放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已不可忽视。

 
  随着早期保乳手术加放疗疗效的明确以及进展期综合治疗的进展,放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已不可忽视。乳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较长,生存质量与疗效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的结果和循证医学在分析结果中的应用,使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及影响愈后因素的认识不断深入。另外,利用现代影像诊断技术、放疗设备及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可较准确定位靶区与关键器官,设计和实现理想的剂量分布。对于传统的乳腺癌放疗靶区,适应证与放疗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当前乳腺癌放疗治疗的主要内容有4点:
 
  一、重要器官照射剂量减少
 
  乳腺是一个形状高度不规则的器官,故放疗在靶区内剂量很难做到均一,且由于胸壁野呈“凹”型,部分肺组织必然被包括在高剂量线内,形成非致死性放射并发症。若为左侧乳腺癌,心脏左前部分及冠状动脉和心包的并发症增加。而适形调强放疗等技术可以减少重要器官照射剂量。
 
  二、相关器官并发症减少
 
  腋窝淋巴结解剖表明,若给予此部位放疗可引起很多长期不良反应,如上臂水肿、感觉麻木、上肢活动及肌力的限制等。内乳淋巴链照射具有降低化疗耐受性、因心肌梗死或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病死率高等不良反应。调强放疗后可避免不能耐受的组织避开射线的直接照射或使不能耐受的组织照射剂量更低。
 
  三、靶区剂量分布均匀
 
  中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常规采用切线野加楔形板技术,但此技术存在放疗剂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尤其在乳腺上、下及两侧底部和乳头下方都存在高剂量区,最高处方剂量可达到115%~120%,放疗后上述部位出现较明显的皮肤反应及纤维化,严重影响美容效果。调强放疗作为一种精确放疗技术使高剂量区的剂量分布形状在三维水平与靶区的实际形状一致,且靶区内剂量强度可调,从而在达到相同靶区剂量的情况下减少正常组织照射剂量,降低正常组织损伤。
 
  四、放疗时间缩短
 
  传统的全乳腺照射总剂量约5000CGy,时间上一般需要长达5~7周。而保乳术后的瘤床及周围组织的部分照射可在1~2周内完成,明显缩短了放疗时间,故又称为加速部分乳腺照射。保乳术后67%~86%患者的复发部位均在瘤床周围。不少研究结果提示,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开展加速部分乳腺照射,能获得与全乳放疗同等的疗效,同时又有放疗时间短、毒副作用更小的优点。
 
  另外,大多数患者放疗后乳房外观、感觉与放疗前一样,但少数人乳房可能变硬、变大或变小,或者皮肤变得更敏感或麻木。虽然接受放疗会出现这些不良反应,但是乳腺癌放疗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能有效控制癌细胞的扩散,避免病情继续恶化。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