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晚期淋巴瘤患者康复的感人故事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首部原
11月21日,在中山大学防治中心国际会议厅,历时两年、倾情打造的首部原创微电影《初心》正式首映。首映式上,400多人的会议厅座虚席,他们中有医生、护士、学者、志愿者及病患家属,他们中的很多人是电影故事的亲历者。在看完电影后,他们不仅被影片讲述的那段花季少女历经磨难、战胜病魔、创造生命奇迹的励志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更被电影展现的医护人员大医精诚、无私大爱的精神深深鼓舞。
这部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出品的微电影,导演、编剧均由该中心职工负责担任,参与演员也是通过职工内部海选产生。故事改编自我中心治疗后康淋巴瘤患者阳大梅的真人真事:2011年,来自偏远山区的花季少女阳大梅突然被诊断患有晚期NK/T细胞,当地医院误诊误治,腹部肿瘤直径竟达20厘米,并伴有肠道穿孔、粪便流进腹腔、严重,高烧不退、生活无法自理,病情危在旦夕。在四处求医无望、家属无奈放弃的情况下,大梅悲痛、绝望,甚至一度想到了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幸运的是,在生命弥留之际,大梅的前男友在得知她的病情后甘愿留了下来陪伴她,并于同年7月带着大梅来到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虽然不少会诊医生都认为大梅的病救治的希望渺茫,婉拒大梅的治疗要求,但中心内科的黄慧强教授团队仍然对大梅不抛弃、不放弃,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坚信通过全新的治疗措施,大梅的病依然能有获救的希望。大梅的故事感动了身边的医护人员、病友,医院帮她申请了救助基金、病友将自己的药物赠予、社会热心人士慷慨捐款……最终在黄慧强教授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精心治疗、悉心照料以及院内多学科支持下,大梅成功接受了高风险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最终获得治愈和康复,创造了晚期NK/T细胞淋巴瘤治疗的奇迹。
康复后的大梅重回到了贵州老家,考虑到自己身体刚得到康复,且身上还背着一个人工肠造口,外出打工不方便,故大梅选择自己开起了一家小网店持生计。但单靠这微薄且不稳定的收入来源,并不能支撑她康复后的整个生活,甚至连术后在当地医院的复检复查费用,也成为了大梅的一大难题。黄教授在对大梅病情的回访中得知这样的窘境后,决定再帮帮她,便把大梅捉襟见肘的生活困境报告了中心领导。中心领导班子对大梅的特殊情况十分重视,在院务会上作了专题讨论。考虑到大梅经济上非常困难,且人工肠造口给大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最后中心领导层决定,免费为大梅施行人工肠道造口回纳修复手术,并于2014年4 月由中心结直肠科万德森教授指导、丁培荣教授主刀,顺利完成该项对阳大梅具有重要意义的手术。强烈化疗,骨髓移植,肠道手术……医护人员的妙手回春、爱心接力,最终使大梅从罹患重病的患者蜕变成完全康复的花季少女!
为了鼓励大梅重拾信心,更好地回归社会,服务广大病友,在征得大梅同意后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领导层特意安排她成为中心的一名导医志愿者。院长徐瑞华教授动情地说:“希望她能够利用自身的抗癌经历和康复体会,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为更多患者传递抗癌经验、信心与正能量,让重生的生命绽放出第二次光彩。”
大梅的抗癌故事很好地诠释了医患彼此之间的信任与互爱。为了让大梅在对抗病魔中的坚强印象鼓励更多的肿瘤患者,同时更好地展现在救治大梅的过程中医者、患者、志愿者的爱心,感谢所有在大梅治疗期间给予捐助和帮助的好心人,表彰医护人员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敢于担当的医者风范,2014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启动微电影的创作工作,并为微电影取名《初心》。希望通过电影来感染和唤醒社会上更多的人群,能够时刻保持一颗关爱身边人的初心,为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关于这部微电影的创造历程,为了让电影更加贴近现实、打动人心,创作小组进行了认真的前期采访及调研,并亲赴阳大梅贵州毕节老家,了解事情的经过,获得了大量详实、震撼的的影音素材。电影从构思到拍摄杀青历时2年时间,仅剧本修改就达21次之多,对于每一个细节,创作小组都希望力求完美,最大限度地还原一个真实感人的,医生、患者互助互爱的励志故事。
一如电影台词中所言:“停下曾经匆匆的脚步,细细聆听、切切、不忘初心,一如最初。医者常怀仁爱、济世、求索之心,病患秉持信任、互助、同理之心, 志愿者倡导进取、责任、功德之心,以奉献、包容与爱,点缀这一径生命的长途,使踏着荆棘的人,不觉痛苦,生命成为缤纷奇幻的旅途。未来值得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