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痔疮背后隐藏直肠癌
据国内临床统计,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增加,上个世纪60年代发病率为10/10万,80年代为20/10万,90年代为24/10万,目前已达到36.1/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食物中的粗纤维越来越少;现代交通工具越来越方便,人们往往以车代步;长时间坐在办公桌或者电脑前,吃进去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没有机会代谢:生活不规律、不良生活习惯、大量烟酒,不利于肠道保养;长期不按时进餐、熬夜,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等。食物中的农药污染、不合理的食品添加剂等,也可引起直肠癌。
直肠癌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40~60岁之间。初起时症状不明显,一定程度后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有便不尽感,大便常有黏液和脓血。随着癌块增大,肠腔逐渐狭窄,致使粪便变细,排便困难。肠腔完全阻塞后,则出现便秘、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晚期常侵犯膀胱和前列腺等邻近组织,引起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骶神经受刺激可引起局部持续性疼痛。
痔疮是常见疾病,症状是解大便时有肿块脱出肛门口,便后可自行回纳,或用手可以推回,晚期则不能回纳:或者是解大便时手纸上有血迹,有时有鲜血滴入或喷入便池。这时吃点消炎药,用盐水或PP粉坐浴,症状多能缓解。然而就是在这简单的重复中,使直肠癌漏网了。据杂志报道,用结肠镜对1123例患者进行检查,其中痔疮患者485例,非痔疮患者638例,结果痔疮患者检出直肠癌57例,检出率为11.75%:非痔疮患者检出直肠癌29例,检出率为4.54%。痔疮患者的直肠癌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痔疮患者。
直肠癌早期很容易与痔疮混杂,如何区分至关重要。
首先,痔疮常不会引起排便困难,尤其是大便变细。即使是痔核脱出嵌顿,也仅表现为短期因排便疼痛而不愿用力解大便;一旦水肿及炎症消退,立即恢复正常。而直肠癌患者早期即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变细,伴有腹部膨胀、阵发性腹痛,有时可感到肠鸣音。症状一般不会自行缓解,常呈进行性加重。
其次,直肠癌患者肿块不会缩小,只会逐渐长大,呈菜花样,淡红色,触之易出血:而痔疮水肿的肿块往往是光滑的,呈暗红色或暗紫色,触之不易出血。
此外,直肠癌晚期有时会因为肿瘤侵犯周围组织而表现相应的症状,如侵犯膀胱可引起尿痛、尿频,侵犯骶前神经会出现剧烈持续的疼痛,转移到肝脏可出现肝肿大、黄疸,并有贫血等现象。
因此,大便出血的病人即使患有痔疮,也要高度警惕发生直肠癌的可能,必须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癌肿的可能。必须重视直肠指检、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等检查方法的应用。
1.直肠指检:约90%的直肠癌,尤其是直肠下段癌,仅靠指检即可发现。但目前仍有一些医师对可疑直肠癌患者不作这一常规检查,以致延误诊断和治疗。这种诊断方法还可以判断肿块的大小和浸润程度,是否固定,有无肠壁外、盆腔内种植性肿块等。
2.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肠镜检查可在直视下协助诊断,观察肿块的形态、上下缘以及距肛门缘的距高,并取肿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性质及其分化程度。位于直肠中、上段的癌肿,手指无法触到,乙状结肠镜检是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3.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查:对直肠癌的诊断帮助不大,故不列为常规检查,仅为排除结肠、直肠多发性肿瘤时应用。
(实习编辑:李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