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睾丸肿瘤

肿瘤治疗 2017-04-28 10:09肿瘤治疗www.zhongliuw.cn
小儿睾丸肿瘤

小儿睾丸并不常见,但半数以上为恶性,约占小儿恶性肿瘤的1%左右,其中75%以上在5岁之内发病。 newszdwordC.htm" name="adFrame" width="252" height="412" frameborder="no" 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1)病理和分期:小儿睾丸肿瘤的病理分类方法很多,目前多分为生殖细胞肿瘤非生殖细胞肿瘤两大类。生殖细胞肿瘤包括卵黄囊瘤、畸胎瘤、绒毛膜细胞瘤和精原细胞瘤;非生殖细胞肿瘤包括腺癌、横纹肌肉瘤、淋巴瘤和纤维上皮瘤等;并将含有一种肿瘤成分的称为单纯型,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肿瘤成分称为混合型。也有根据儿童睾丸肿瘤特点,将其分为四类:婴儿睾丸胚胎性腺癌;卵黄囊瘤;睾丸畸胎瘤(成熟型、非成熟型);附睾横纹肌肉瘤。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曾报道小儿睾丸原发性实体肿瘤119例,良性肿瘤52例,恶性肿瘤67例(56.3%)。病理分类为生殖细胞肿瘤110例(92.4%),其中卵黄囊瘤57例、畸胎瘤53例(成熟型52例;未成熟型1例);非生殖细胞肿瘤仅9例(7.6%),胚胎性腺癌2例和附睾横纹肌肉瘤7例。

  小儿睾丸肿瘤的常用临床分期将其分为三期,重点强调肿瘤的扩散和转移程度,对制定治疗方案有实际意义。

  I期 :肿瘤局限于睾丸及附睾内,无淋巴结转移;

  II期:肿瘤已扩散到精索、阴囊、腹膜沟和腹腔淋巴结,无横膈以上淋巴结转移。

  II a期:无腹腔淋巴结转移;

  II b期:腹腔淋巴结转移;

  III期:已有横隔以上淋巴结或其它远处转移。

  (2)临床表现:小儿睾丸肿瘤好发于5岁以前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缓慢生长,硬实的无痛性阴囊肿块,大儿童可有阴囊沉坠、腹膜沟牵拉感。

  发生睾丸肿瘤扭转者常有阴囊部位疼痛主诉;肿瘤出血、坏死可有急性睾丸炎症状;睾丸恶性肿瘤患儿可有阴囊积液;这些症状和体征须与鞘膜积液、睾丸炎症、血肿相鉴别。个别睾丸恶性肿瘤患儿最初的症状为肿瘤转移的压迫症状,如腹腔淋巴结转移压迫引起的排尿排便困难。

  (3)诊断:小儿睾丸肿瘤的准确诊断主要依靠医师对小儿睾丸肿大的高度警觉和仔细检查,对小儿睾丸实质性肿块、无疼痛、透光试验阴性的病例、应高度怀疑睾丸肿瘤,并且其中绝大部分是恶性肿瘤。因此除阴囊部位检查外,仔细检查腹膜沟、腹部、锁骨上区淋巴结。但对恶性肿瘤阴囊积液者不主张穿刺抽液检查,以免肿瘤种植播散。

  形态学检查首选B超,可了解肿瘤性质,并与鞘膜积液、血肿鉴别。良性畸胎瘤可在局部X线平片检查发现钙化影;CT检查对腹股沟、盆腔转移灶的发现具有价值。

  由于小儿睾丸恶性肿瘤多为卵黄囊瘤、恶性畸胎瘤等生殖细胞肿瘤,往往保留胎儿期合成甲胎蛋白的能力,抽血检测甲胎蛋白常有显著增高,并可作为预后和复发的监测指标。

  (4)治疗:小儿睾丸肿瘤均应考虑为恶性肿瘤,应以腹股沟切口探查,先在内环处结扎阻断精索,探查睾丸,活检冰冻切片确诊为肿瘤者,作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恶性肿瘤根据临床分期制定不同治疗方案。I期病例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化疗1年。1岁以内婴儿的I期睾丸恶性肿瘤可不化疗,定期随访。II期病例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根据恶性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范围决定手术切除范围,一般IIa期仅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只有在术后两周血清AFP仍然增高和CT证实有腹腔淋巴结肿大时才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II b期常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后化疗2年。III期病例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有残存肿瘤和广泛转移者应加用局部放疗,孤立性肺、肝转移病灶应争取手术切除,术后以顺铂、VP-16、博莱霉素、异环磷酰胺等多药联合化疗2年。

  (5)预后:良性睾丸肿瘤根治术后都能长期生存,无复发病例。恶性肿瘤较成人为高,国外文献报道小儿睾丸恶性肿瘤总生存率为60~80%,婴儿睾丸胚胎性腺癌和附睾横纹肌肉瘤预后较好,生存率分别达到75%和71%,卵黄囊瘤和恶性畸胎瘤经综合治疗后生存率也可达到50%。I、II期病例的近期疗效可达100%,但术后复发者生存率仅15%,III期预后较差。手术后定期肿瘤标记物的测定能及早发现复发病例。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