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突状网状细胞肉瘤一例

肿瘤治疗 2023-09-16 15:52肿瘤治疗www.zhongliuw.cn

  患者,男,15岁。因、腹胀1周于1998年8月7日入院。查体:体温39.0℃,轻度貌,双侧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均可扪及黄豆至蚕豆大小的淋巴结,质中,光滑,活动可,有轻触痛。肝肋缘下4cm。,Ⅰ线18cm,Ⅱ线19cm,Ⅲ线7cm,质偏硬。胸骨无压痛。皮肤未见出血点。血象:Hb 111.0g/L, WBC 1.68×109/L,BPC 26.0×109/L。骨髓涂片:网状细胞比例明显增多,占0.075,可见一类细胞直径15~35μm,大小悬殊,外形不规则,常有伪足样突起,胞浆丰富,着色深蓝,胞浆内颗粒增多,胞核圆或椭圆,部分呈对镜形,核染色质呈细网状,核仁1~3个,较大尚清晰,少数细胞有吞噬现象,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阳性率6%,积分85分(对照阳性率69%,积分120分)。B超:,肝门部多发肿大淋巴结;巨脾;后腹膜未探及肿大淋巴结。淋巴结活检(?a href="http://jbk.39.net/keshi/crk/4e2de.html" target="_blank" class=blue>乙肝?:淋巴结结构消失,细胞呈圆或椭圆形,瘤细胞直径20~40μm,大小不一,胞浆丰富,胞核呈长形,核膜一侧常有明显凹陷,染色质细网状,可见核仁,核分裂多;免疫组化CD45(+),CD45RO(-),CD3(-), CD20(-),Bcl-2(-),CD68(+),S-100(+)。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检测阴性。免疫指标测定: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63.9%(正常参考值45.0%~75.0%),辅助型T细胞(T4)活性41.0%(正常参考值42.0%~50.0%),抑制型T细胞(T8)活性34.0%(正常参考值26.0%~30.0%),血清IL-2 38.0ng/L,sIL-2R 840.0×103IU/L,TNFα 21.0ng/L,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及补体C3、C4均低于正常。:ALT 983.5nmol·s-1/L,AKP 1.0μmol·s-1/L,总胆红素13.0μmol/L。血吸虫酶标、PPD试验及LPS-PHA均为阴性。经香港、美国的病理学会诊,结合临床特点,最后确诊为指突状(IDCS),原发于脾脏。先后予以4次联合化疗,1次,依次为:大剂量CHOP方案+博莱霉素(1998年8月21日~9月1日),大剂量CHOP方案+足叶乙甙(1998年9月11日~9月16日),Vm26+异环磷酰胺(IFO)+米托蒽醌(Mitox)(1998年10月6日~10月8日),脾区放射治疗(10Gy/次×7次,1998年10月20日~11月9日),Vm26+IFO+Mitox(1998年10月31日~11月2日)。但每次治疗后肝脾缩小不明显,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末次化疗后复查:B超:肝内多发占位病灶,脾厚7.0cm,下界过髂嵴连线,后腹膜可探及数个淋巴结。骨髓涂片:网状细胞比例增高占0.145,细胞类型同前。肝功能:ALT 2733.9nmol·s-1/L,AST 3167.3nmol·s-1/L,AKP 10.4μmol·s-1/L,总胆红素 36.0μmol/L,直接胆红素 28.0μmol/L。血象:Hb 87.0g/L,WBC 0.55×109/L,BPC 6.0×109/L。患者于1998年11月27日出现难以控制的下消化道大出血,肛门指检距肛6cm内未及明显肿块,考虑为浸润肠壁所致,但因患者不能耐受肠镜检查未能证实。最终因多组织、脏器浸润,治疗无效于1998年12月1日死亡。

  

  图1 指突状网状细胞肉瘤患者淋巴病理切片图苏木素伊红染色 ×100

  

  图2 指突状网状细胞肉瘤患者淋巴结组织化学染色 S-100阳性 ABC法 ×100

  讨论:IDCS来源于指突状网状细胞,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侵犯淋巴结、骨骼、小肠、肠系膜、乳腺、肝脏、脾脏、肺等组织和脏器,部分患者有全身,如发热。IDCS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迅速,病程多不超过1年。患者最终均因病情恶化而死亡。治疗效果和预后与IDCS患者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早期局限的病灶可通过手术切除加强烈的放射治疗得到控制,而对有效的联合化疗对于进展期的IDCS无持久的抗肿瘤作用,即使缓解亦会很快复发,骨髓移植的作用不肯定。故而,早期诊断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IDCS需和以下相鉴别:①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FDCS),FDCS临床表现和IDCS相似,恶性程度不及IDCS 高。FDCS的瘤细胞呈梭形,卷涡状排列。多核,染色质细,核仁小。免疫组化具有特异性的有R4/23(鼠IgMκ链单克隆抗体)、Ki-FDC1、Ki-M4 (IgG特异性抗溶酶体的单克隆抗体)、CD21和CD35。超微结构可见长而复杂的细胞突起,通过桥粒连结。②真性组织细胞来源的肿瘤,包括真性组织细胞性淋巴瘤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该类肿瘤细胞免疫组化S-100阴性且具有组织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与IDCS鉴别。③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实习编辑:钟少玲)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