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胰腺癌的症状及中医治疗
听到“癌”这个字,人们往往会心头一紧,产生莫名的恐惧。“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生有时无法抵挡疾病的侵袭,尤其是癌,它的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而且越来越年轻化。那么,癌的症状有哪些?又该如何进行中医治疗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目录:
癌引发的并发症有哪些
关于癌的症状及中医治疗
哪些人易得癌
癌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癌如何预防
一、癌引发的并发症
癌,这个隐藏在平静生活下的隐形杀手,其并发症让人不寒而栗。体重急剧下降、症状性糖尿病、血栓性静脉炎等,都是癌的警钟。除此之外,黄疸是胰头癌的突出表现,而腹痛则是其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部分病人还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腹泻等。甚至可能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焦虑、急躁、抑郁等。
二、关于癌的症状及中医治疗
癌的症状与一般的消化道疾病有所区别,但也有相似之处。腹痛、黄疸、消化道症状等都是癌的典型表现。中医治疗癌有其独特之处,针对湿热郁阻证、气血瘀滞证、阴虚热毒证、气虚湿阻证等不同类型的病症,采用不同的药方进行治疗。
三、哪些人易得癌
年龄超过40岁,长期吸烟、饮酒、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并伴有非特异性腹痛、腹胀的人群,是癌的高危人群。有肝胆胃肠等疾病的人群也应警惕癌的发生。
面对癌,我们既要保持警惕,也不必过分恐慌。了解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癌的高危因素与检查预防
糖尿病,尤其是突发的不典型糖尿病,是癌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当年龄超过60岁且缺乏糖尿病家族史、无肥胖症状时,胰岛素的快速抵抗可能与癌的发病有着密切联系。据统计,约四成的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伴有糖尿病。患有急、慢性炎的患者,特别是慢性家族性炎和慢性钙化性炎,癌的发病风险也相对较高。有癌家族史的人群以及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特别是术后超过二十年的人群,癌的发病率显著升高。短期内不明原因的消瘦和食欲下降,同样是癌的重要信号。
癌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当身体出现顽固性的上腹痛,特别是疼痛放射至腰背部、夜间加重而白天蜷曲或前倾坐位能减轻时,应高度警惕癌的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常用的检查手段包括B超、CT、MRI、ERCP、PTCD、血管造影、腹腔镜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测定等。其中,B超、CA19-9和CEA通常作为筛选性检查。一旦怀疑癌,CT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黄疸严重的患者,在CT检查无法确定诊断时,可以选择ERCP和PTCD检查。对已确诊为癌但无法判断能否手术切除的情况,血管造影和(或)腹腔镜检查具有临床意义。对于拟行化疗和放疗的患者,细针穿刺获取细胞学检查是必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手术切除可能的患者,应避免进行细针穿刺,因为这可能导致癌细胞的播散。
癌如何预防?
预防癌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任务。医生需要在广大人群中识别出高危人群,这需要医生的高度警觉和专业技能。高危人群可能只表现出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上腹胀痛、消化不良、体重减轻以及突发糖尿病等。当这些症状持续存在并无法通过其他疾病解释时,医生应高度怀疑癌的可能。普及防癌知识,进行定期的例行体格检查是预防癌的重要手段。对高危对象进行现代高科技的调查也是关键,如综合应用B超、ERCP、MRI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新近发展的癌基因检测等。通过这些手段,我们可以尽早发现并采取治疗措施,从而降低癌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