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风险预测

肿瘤治疗 2017-04-28 10:10肿瘤治疗www.zhongliuw.cn
颅内动脉瘤风险预测

  随着脑血管无创检查的普及,很多无症状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被检出。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致残致死率非常高,为此,世界上很多中心都在不懈地进行各种研究,以求揭示颅内动脉瘤真实的自然病史,并探索准确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方法。

  破裂风险

  近年来,颅内动脉瘤破裂率明显高于以往报道。日本Murayama等对771例患者进行的影像和临床随访(>6个月)结果表明,UIA年破裂率达2.4%,其中直径小于5 mm和大于5 mm的颅内动脉瘤年破裂率分别为1.2%和5.8%。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史和颅内动脉瘤直径较大是动脉瘤破裂的独立预测因子。较大及巨大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患者临床转归较差。

 诊断后第一年出血率最高。国际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研究(ISUIA)对4060例患者平均随访7.2年的结果表明,9%死于SAH,其中采取保守治疗、栓塞治疗和手术者分别占74%、15%和3%。诊断后第一年患者的出血风险最高。

  8 mm颅内动脉瘤最易生长。美国梅奥医院Bur等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对165例患者的191枚动脉瘤进行观察,随访47个月的结果显示,10%的UIA直径有所增大,大动脉瘤和多发动脉瘤生长风险较大,其中直径为8 mm左右的动脉瘤最易生长。

  破裂颅内动脉瘤血流形态更复杂。日本Qian等对实际破裂和未破裂的动脉瘤进行数学模拟,将其还原成可视性动脉瘤模型,通过血流动力学研究发现,破裂动脉瘤的血流形态比UIA更为复杂,有明显的血流压力丢失。

遗传倾向

  目前许多学者认为,动脉瘤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遗传因素影响动脉瘤发生部位  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主持的家族性颅内动脉瘤研究(FIA)收集了506个动脉瘤家系(共1923名个体)的流行病学资料。经分析发现,家族性和非家族性动脉瘤患者的神经血管表型不同,如家族性动脉瘤常位于前循环近侧,而出血的非家族性动脉瘤多位于后循环,提示遗传因素对动脉瘤好发部位起到较为重要的影响。

  1/5 颅内动脉瘤患者具家族史  IS颅内动脉瘤研究发现,1/5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具有颅内动脉瘤或SAH家族史。有家族史的患者动脉瘤往往较小,而无家族史者往往预后较差。

  颅内动脉瘤存在性别差异  有研究发现,颅内动脉瘤的男女患病比例为2.8:1(单发动脉瘤2.4:1,多发动脉瘤4.1:1)。男性动脉瘤多见于大脑中动脉;女性动脉瘤多见于颈内动脉,且颅神经受损、脑膜刺激症状及家族性均较男性显著。

  二叶式主动脉瓣者颅内动脉瘤风险高  二叶式主动脉瓣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缺损,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2%。美国Schievink医师报告,应用MRA观察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伴发颅内动脉瘤的比率为11%,显著高于对照组(1%)。

  基因研究进展  芬兰有较高的SAH发生率,赫尔辛基大学学者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芬兰患者的筛查结果显示,一些染色体区域的拷贝数目变异(CNV)与动脉瘤的发生相关。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Bendok等应用基因芯片方法发现,动脉瘤壁和颞浅动脉相比,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与局部黏附因子、细胞外基质受体及细胞交流相关。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