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中山六院吴小剑、余照亮团队或为直肠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患者带来新疗法!

肿瘤治疗 2025-02-18 12:16肿瘤治疗www.zhongliuw.cn

针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手段,但其对一部分患者并不奏效,预后情况不容乐观。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吴小剑、余照亮研究团队与谭静课题组联手,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论文深入探讨了直肠癌对新辅助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发现了CDK4/6抑制剂能有效提高奥沙利铂的疗效,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

研究团队首先通过收集和分析新辅助治疗前后的直肠癌患者肿瘤样本,发现耐药型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周期相关信号异常活跃。这一现象提示,针对异常的细胞周期检查点寻找治疗靶点可能是一个有效的策略。于是,他们利用小分子抑制剂库进行高通量筛选,惊奇地发现CDK4/6抑制剂能够显著增强奥沙利铂的敏感性,并协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那么,这一现象的机制是什么呢?研究团队通过整合全转录组测序和染色质共沉淀测序的分析结果,发现CDK4/6抑制剂通过影响表观遗传修饰来调控同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一发现不仅解释了为何CDK4/6抑制剂能够逆转奥沙利铂的耐药现象,也为新辅助化疗耐药的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这项基础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已经开展了一项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NCT05480280),旨在探索CDK4/6抑制剂联合化疗在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疗效。目前,已有数例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肠癌患者参与试验,并观察到部分患者的临床获益。这一成果有望为那些对新辅助化疗耐药的患者带来福音,提高他们的治疗效果和远期生存质量。这项研究的每一步都凝聚了科研人员的辛勤努力和创新精神,让我们期待更多的突破和进展!在医疗科研领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吴小剑教授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谭静研究员联手,担任本论文的通讯作者。余照亮医师、邓鹏博士以及经验丰富的陈钰锋副主任医师共同担任本文的第一作者,他们共同撰写了这篇重要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际顶尖科研机构的支持,包括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的于强教授、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的Bin Tean Teh教授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王文宇副研究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极大地推动了这项研究的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文中所有图片均由该医院提供,为我们展现了直观、生动的视觉内容。医院的通讯员张婷婷、戴希安和简文杨也为此次研究的传播与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努力使得这篇论文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