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拖出来的?4种小病可能是癌症的前身,别轻视
当人们面对癌症的确诊时,往往会陷入深深的绝望,不解地追问为何这样的不幸会降临在自己身上。很多癌症其实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或长期未加重视的慢性疾病逐渐演变而来的。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这些因忽视而拖至癌症的患者,心中也难免涌起惋惜之情。哪些疾病可能是癌症的前身呢?让我们深入了解一番。
一、胃炎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的饮食变得不规律,胃炎也随之而来。面对胃痛、烧心等胃部不适,很多人选择忍耐,但这种拖延恰恰为胃癌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胃炎的发展路径,通常先由非萎缩性病变开始,表现为胃粘膜表面的浅表性炎症;逐渐恶化,可能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最终演变为癌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溃疡和胃癌的高危因素。由于中国的共餐习惯,可能导致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定期进行碳13呼气试验以早期发现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已患慢性胃炎的人,积极护胃治疗、改善饮食习惯是阻止其恶化为胃癌的关键。
二、乳腺囊性增生
乳腺囊性增生以乳房小叶及导管囊肿为特征。许多女性在洗澡时自我检查时可能发现异常,及时就诊是关键。乳腺囊性增生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患有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女性得乳腺癌的几率较一般女性高出2到4倍。乳腺癌的发生与女性体内的雌孕激素有关,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适龄女性或有家族史的女性应每年进行乳房自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三、肝炎
我国是乙肝大国,人们对慢性肝炎有一定的了解。慢性肝炎可导致肝细胞的损伤,长期破坏与再生过程可能导致肝组织发生假小叶形成、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最终演变为肝癌。这就是典型的“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肝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习惯,戒酒,按时服用抗病保肝治疗,以减缓肝脏病变的发展。
四、肠道息肉
肠道息肉是生长在肠道表面的肉疙瘩,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生长在人体内部,不易被察觉。等到大便性状有改变时,病情往往已经恶化。据调查,95%以上的大肠癌是由大肠息肉中的腺瘤癌变而来。对于肠道息肉我们应予以重视。40岁以上或有肠癌家族史的人每5年应进行一次肠道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