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生物化疗与进展
生物化疗(Biochemotherapy)是生物治疗和化学治疗联合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全新综合治疗模式,是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发生部位和发展趋势,结合病人的全身情况和分子生物学行为,有计划地联合应用化疗药物和生物制剂进行治疗,以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达到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目的。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将分子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肿瘤的疗效。
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用于治疗的分子靶向药物主要有Iressa (ZD1839,Gefitinib)、OSI774、Herceptin(Trastuzumab,赫赛汀)、IMC-C225(cetuximab, Erbitux)等。
Iressa (ZD1839,Gefitinib)是一种口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拮抗剂,属小分子化合物,2003年5月被FDA批准单药用于经含铂类或泰素帝方案化疗失败的、EGFR高表达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单药Iressa治疗142例经含铂类或泰素帝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采用250mg/d和500mg/d剂量组的显效率(CR+PR )分别为14%(9/66) 和8% (6/76),女性和未吸烟者有更好的疗效;采用ZD1839联合化疗,对化疗没有益处,因此,不提倡化疗与ZD1839联用;另有研究报道单药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可取得53%(CR+PR+SD)的疾病控制率;采用ZD1839治疗NSCLC,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ZD1839联合放疗治疗NSCLC,对放疗有增敏效应。Iressa的主要毒副作用为消化道反应和痤疮样皮疹,患者均容易耐受。
OSI-774 (Tarceva, erlotinib, R 1415,CP 358774, NSC 718781) 也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拮抗剂,属小分子化合物,2002年9月,美国FDA批准其作为标准方案治疗无效的晚期NSCLC的二线或三线治疗方案。一项OSI-774单药治疗复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显效率12.3%,稳定率38.6%;另有一项OSI-774单药治疗细支气管肺泡癌的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显效率26%,且患者均容易耐受。多项联合化疗药物的临床试验研究也在进行之中,主要的联用药物有泰素帝、健择+顺铂,卡铂+泰素。L. Forero等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联合OSI-774、泰素和卡铂治疗9例肺癌患者,在第一周期的OSI-774治疗前3天给予泰素和卡铂治疗,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近CR,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例阴茎癌患者达到MR,病情稳定超过4个月,OSI-774无明显增加化疗的毒副作用。
由于16%-57%的NSCLC病人存在HER-2/neu的过度表达,因此也有大量的临床试验研究将针对Her-2/neu蛋白的单克隆抗体Herceptin用于NSCLC的治疗。临床试验证实,Herceptin与化疗药物联用于NSCLC的治疗是安全和可行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曾进行一项?期临床试验研究:将Herceptin与卡铂+泰素方案联合用于晚期NSCLC,结果显示:显效率24.5%,对比单用卡铂+泰素方案无明显优势,但在HER-2/neu(+++)的患者中,联合Herceptin要优于单用卡铂+泰素方案,且无明显增加化疗的毒副作用。此外,还有多项临床研究将Herceptin与泰素帝、健择+顺铂等化疗药联合应用,结果证实在HER-2/neu(+++)的患者中,Herceptin与化疗联合应用较单用化疗可提高OR率。
IMC-C225 (cetuximab, Erbitux)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先进的抗EGFR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有一系列的临床试验研究, 将IMC-C225联合放疗或化疗用于头颈部肿瘤和肺癌,E. S. Kim等采用IMC-C225联合泰素帝治疗20例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显效率(PR)为20% (4例),30%的患者(6例)病情稳定(SD)。IMC-C225副作用主要为皮疹,患者易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