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参特点
野山参野生于深山密林土壤较坚硬的环境中,长年受自然环境影响,在山参的各个部位都形成较特殊的形态。
1.山参芦(根茎)茎秋脱春生,年复一年,茎基残留,并缓慢地增长。因此,生长年久茎芦较其它参芦为长,此芦习称"雁脖芦"。芦一般可分为三段:顶端第一段为新脱落的茎痕。形如"马牙",边缘棱较平齐,中心凹陷,习称"芦碗"或"马牙芦":第二段为近十年间脱落的茎基,芦左右交错层迭而生,芦碗紧密边缘有明显的棱脊,习称"对花芦";第三段为远年的茎基脱化而成不再显芦碗,而呈圆柱形,习称"园芦"。园芦上有紧密的环球棱皱。一般可认为每一棱皱是生长一年的标记,由此可以得出山参的生长年限.还有一种芦细长如线,至上端始变粗是对花芦形式。习称"线芦"。无论是马牙芦、对花芦、园芦、线芦;上面多生有小疙瘩瘤,这是山参芦的特点。
2.山参(附芦而生的不定根)生长年限较久的山参上多生有参1--3根,两根以上根多为左右互生。山参?一般粗短,两端尖细形如枣核或蒜瓣、故习称"枣核?"、"蒜瓣?"。芋体垂直向下伸延,这是山参?的特点。
3.山参体(主根)有"横灵体"和"顺苯体"之分,习称"武形"和"文形"。横灵体多呈短横体、疙瘩体、菱角形。顺苯体多是纺锤形。或圆柱形。无论横灵体或顺苯体一般均较粗短。主根长4-6厘米。直径0.5--2.5厘米。主根和芦头近乎等长或短于芦头,肩下垂,习称"溜肩膀"。
4.山参纹在主根上部,生长紧密的横环纹,纹深而细,呈黑褐色,习称"螺旋纹"。有时环纹伸延至主根的中部或下部,习称"一纹到底"。
5.山参皮、呈淡黄白色,紧结光润老而不粒,习称"皮细似锦"或"细结皮"。
6.山参腿(支根)一般1--2根。最多3根,腿短促,上粗下细,分档处(与主根交叉处)多呈八字形,宽阔而不并拢。
7.山参须(须根)疏失,清秀而不散乱,须根上生有多数小疙瘩瘤,习称"珍珠须"、"珍珠点"或"珍珠疙瘩皮条须"。
8.山参味味甜微苦,嚼之有清香感。
9,山参质地主体坚实,须根质柔韧。主根折断面白色,有放射状裂隙,形成层是黄色。
山参的特征可概括为:马牙雁脖芦、下生枣核?,一身短体横灵、环纹紧密生,肩膀圆下垂,皮紧细光润,腿短二三个,分档八字形,须根瘤密。山参以横灵体八字分展、五形全美("芦体、腿、须"相称),皮紧细,纹深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