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癌治疗方法

肿瘤治疗 2017-04-20 09:16肿瘤治疗www.zhongliuw.cn
唇癌治疗方法-抗癌健康网-中国一流的癌症肿瘤交流平台

是指发生于上下口唇的恶性肿瘤为口腔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口腔癌中占第三位,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1%~0.5%,占口腔恶性肿瘤的7.1%~15.0%,欧美国家患者较多,占口腔癌的20%~30%。一般下唇比上唇易受累,约90%~95%发生在下唇红缘部,而且以下唇的外1/3处为多见。男性患者居多,男女之比为7:1。高发年龄为50~70岁。唇癌绝大多数为高分化之鳞状细胞癌,多在良性赘生物的病变基础上发生,其生长速度较慢,预后较好,一般5年生存率为70%以上,本病的病因可能与局部长期受异物刺激,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有关。口唇上皮角化、白斑、疣赘、肉芽肿及裂口等长期不愈,亦可导致癌变。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T1、N1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全身情况能耐受手术者,为手术适应症。凡局部病变超越中线,口底固定,转移淋巴固定(N3)或远处转移(M1)者一般不作为手术适应证。
2、手术治疗原则
首次手术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器官转移,所以首次手术必须达到无瘤根治的目的,为此应应遵循以下原则。
1.原发癌手术治疗原则肿瘤切除的广度必须在肿瘤边界以外至少1cm以上的正常组织中进行,要求至少以同样的广度切除肿瘤深层(肌层);手术时应做到轻巧而敏捷的锐行切除,切忌在术中犹豫不决,反复擦拭瘤组织,或过度挤压瘤组织,这样有可能增加癌组织创面种植的机会,从而造成术后复发。为了克服此缺点,对一些较晚期病例宜休用术前60Co放疗40Gy4-5周,或动脉化疗(用5-FU每日100mg,总量8-10g,停药3-4周反应消失后进行手术),使肿瘤缩小后再考虑手术;较小的(2cm以内)原发癌,经术前放疗或化疗后肿瘤已明显缩小或临床症状消失亦可考虑作局部广泛切除合并颈淋巴结清除术的非连续性切除术;对于晚期癌,需作包括原发灶与颈淋巴结及有关组织整块切除的联根治术。
2.继发癌手术治疗原则临床检查已发现有颈淋巴结转移时,应常规行颈廓清术;对临床上未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者是否作选择(预防性)颈廓清术,目前尚有意见分歧。一般认为行颈廓清术的指征是:颈部有明显的淋巴结转移或可疑转移而无远处转移者;对于转移率高的直径大于2cm,应采用预防颈廓清术。有人认为原发灶小于2cm者也有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所以目前对的治疗,学者们积极主张做预防性颈廓清术。
3、手术方法
临床上应根据病变范围选择手术方式:T1病例可作距病灶外1cm以上的楔形切除直接缝合;T2病例,根据局部情况可行患侧舌大部或半舌切除直至全舌切除;对于原发灶T1,颈部转移为N1或可疑舌癌波及同侧口底及下颌骨者,应施行一侧舌、下颌骨及颈淋巴结联合清除术,如对侧淋巴结有转移灶应做双侧颈廓清术。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分为外照射和组织间照射,一般先采用外照射使瘤体缩小并控制感染后,再行组织间照射。放疗前应做好口腔卫生,预防牙感染及颌骨放射性骨髓炎的发生。
1.外照射 单纯外部照射治疗疗效较差,一般仅做姑息性治疗。一般用超高压装置,总剂量30-40Gy/3-4周。治疗舌前2/3癌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病变边缘向外扩大1cm左右进行照射;第二阶段从口底向癌瘤中心照射;第三阶段将舌拉出,作接触照射。对放射治疗已有颈淋巴结清除术。术前放疗最好用60CO机,其对浅层软组织损害较小,不影响手术愈合;因故不能手术者,可继续放疗,同时应注意避开脊髓,以免脊髓损伤。
2.组织间照射 适用于舌背、舌侧缘或舌腹直径2cm以内的病变。瘤体愈小,效果愈佳。一般使用镭针、60钴针、137铯针。每针含量为1.2-2mg,将针作栅状均匀排列,根据肿瘤厚度作一个或两个平面插入,各针之间及两个平面之间一般间隔1cm。放射剂量为80~90Gу,6~8天内完成。此法的优点是疗程短,肿瘤局部有足够的放射剂量,全身反应较轻,局部瘢痕少,可保存舌的功能。
化学治疗
适应症
可作为手术前后辅助性治疗。术前化疗可使肿瘤缩小,利于手术切除,而术后化疗主要用于怀疑切除不彻底或有远处移的患者。
1、单药化疗
目前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最有效和最新的药物,其为广谱抗癌药,与其他药联合使用,可较大幅度提高疗效。用法:15~20mg/m2, 每日静脉注入,共5次(注间水化利尿),4周后重复;40mg/m2。W加渗盐水,静脉注入,共用5次,4周后重复(注意水化利尿);50mg/m2,静脉注入,第1、8天,每4周重复一次(注意水化利尿);10~30mg/m2,静脉注入,第1天,每周一次。
2、联合化疗
联合化疗方案主要是含DDP和不含DDP的两大类。含DDP的联合化疗方案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亦优于许多不含DDP的联合化疗方案。
以DDP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在晚期癌的治疗中目前认为是最为有效的。
中国中医治疗
唇癌常由脾胃积热壅盛或肝郁化火,灼津炼痰,毒热痰火结聚所致,初期多呈实热之象,中医治疗以清热泻火、散结解毒为主;后期热盛灼津,耗损肾阴,水亏于下,无以上济于火,而致虚火上炎,多呈阴虚火旺,毒火未尽而正气衰弱之征,治疗以滋阴降火,解毒祛腐、软坚散结为主。一般采用内、外合治的方法,并配合现代医药疗法,可提高疗效,延缓复发。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