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喜欢亲近饕餮族
今年香港红星钟楚红的丈夫朱家鼎因大死亡后,引起了人们对大的关注。那么大肠癌到底与什么有关呢?我们该如何去预防呢?
据介绍,近几年我国的大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已居所有癌症发病的第三位,这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关系。
吃得越好离大肠癌越近?
有人说“吃得越好,越容易得大肠癌”,因为“大肠癌亲近饕餮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结构确实和大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这也是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
当我们进食时,胆囊便会排出胆汁进入肠腔,帮助消化。越是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油大、肉多、少粗粮)的食物,消化时所需的胆汁分泌就越多。相应的,肠腔内的胆酸分解物也会增多。
研究已经证实,这些胆酸分解物中的“二级胆酸”是一种危险的致癌物质。所以,长时间的不合理饮食,吃得油大、肉多,又缺少粗粮,除了让人大腹便便外,也拉近了我们和疾病的距离。不但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也会悄悄地找上门来。专家介绍说,一般50岁以后就是大肠癌的高发期。
美国农业部最近推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食物结构图,他们认为这样的食物结构有利于预防大肠癌:塔底是各种谷物、面食、米饭,塔的中部是蔬菜和水果,塔上部是肉类、家禽、水产品、蛋类、豆类和奶制品,塔尖是高脂食物。其实,这种食物结构正是我国居民的日常食谱。从预防大肠癌这个角度来看,保持我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其实就是“健康食谱”。
大肠肿瘤是不是就是大肠癌?
平时我们所说的大肠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两种。大肠的良性肿瘤也叫“腺瘤”,是大肠腺体(大肠里分泌黏液的组织)的过度增生。这是一种对人体危害不大的良性瘤,但也有进一步发展为癌的可能,因此医学上称它为“癌前病变”。这个癌变的过程大概在5年到20年的时间。一旦发现这种肿瘤,尽管它不是恶性肿瘤,也要积极治疗和复查。
大肠的恶性肿瘤包括“癌”和“肉瘤”。前者由于是发生在大肠的腺体,医学上称为“腺癌”。后者包括淋巴肉瘤、平滑肌肉瘤、血管肉瘤等。不管是癌还是肉瘤都是恶性肿瘤,直接威胁人的健康与生命,故一旦确诊,应立即治疗。
慢性结肠炎、息肉、腺瘤会演变为大肠癌?
真正与大肠癌有关的一种慢性结肠炎,医学上称之为“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疾病在我国相对较少。极少数病情较重、多年不愈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有比正常人更多的机会发生大肠癌。
所谓“息肉”,是指肠黏膜上长出的各种隆起物。从医学上讲,这种息肉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种。前一种叫“腺瘤”,是良性肿瘤。后一种息肉不是肿瘤,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它们与癌的发生没有关系。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腺瘤都会变为癌昵?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腺瘤都要变为癌。最容易变癌的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除此以外,绝大多数腺瘤的大小与癌变有一定相关性,瘤体愈大,变癌的机会愈大。
便秘易得大肠癌?
很多人都认为长期便秘容易得大肠癌,但其实,便秘实际上只是诱发大肠癌的一个促进因素。致癌物“二级胆酸”驻留于粪便中。如果由于便秘,这种物质长期刺激肠黏膜,自然会增加诱发大肠癌的机会。当然,粪便中除了二级胆酸外,还有许多被消化后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如果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被细菌酵解的有毒产物长时间停留在肠腔,对人体也有不利的影响。虽然不能说便秘诱发大肠癌,但便秘确实在大肠癌的发生上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对于预防大肠癌也有一定意义。
什么人可以参加大肠癌普查?
目前到医院进行治疗的大肠癌患者以中晚期病人居多。这些病人治疗后5年的存活率大概只有50%。所以,除了大肠癌发病情况外,进行大肠癌普查的一个最主要目的就是争取发现更多的早期大肠癌病人,早期治疗,以提高大肠癌的治愈率。
对于绝大多数参加普查的人来说,只要做三次粪便化验即可。这是为了检查粪便中是否有眼睛看不见的血(医学上称“隐血”)。如果有,则需要做结肠镜检查,以进一步确定出血原因。很多人关心结肠镜检查是否痛苦。医师说,结肠镜检查不仅是一种诊断手段,也是一种治疗手段和肠癌的预防手段。与患肠癌相比,结肠镜检查的痛苦显然是微不足道的。而且,除非患者的结肠过长或检查者技术不熟练,一般来说肠镜检查也不会有太大痛苦。
当然,如果您没有参加普查又关心自己是否患上了大肠癌,您也可以自己购买大肠癌试纸测一测。如果检测结果不明确还可以进一步请教专业人员。
(编辑:李丽娟)收 藏 到 网 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