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预防
恶性肿瘤 2017-04-20 10:10恶性肿瘤www.zhongliuw.cn
大肠癌的患病人群是很多的。我们日常消耗的热量都是从食物中摄取来的,非洲人之所以很少患大肠癌,主要是因为他们食用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
近年来,大的患病人群是很多的。我们日常消耗的热量都是从食物中摄取来的,非洲人之所以很少患大,主要是因为他们食用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而以肉食为主的美国,因食物中植物纤维较少,10万人中就有42人患大肠癌,发病率高出非洲6倍以上。我国大肠癌流行调查显示,凡吃粗粮多的地区,大肠癌发病率低,反之发病率高。
这是因为吃以高脂肪、高蛋白为主的饮食时,食物残渣往往需要在肠道中停留3天或3天以上才能被排出体外;进食以植物纤维为主的食物,粪便排出只需要1天的时间。缩短了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使致癌物质与肠壁的接触机会减少,从而降低了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
英国剑桥大学营养学家们曾分析研究了12个国家的饮食习惯和患癌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食用淀粉类食物越多,大肠癌的发病率越低。淀粉类食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抑制肠癌,一是淀粉进入肠道后,肠道细菌会因吞食淀粉而大量繁殖,这有助于增加粪便,促使排泄,加速致癌代谢毒物排出体外;二是淀粉在肠内经发酵酶作用产生大量的丁酸盐,抑制大肠内壁可能致癌的细胞产生,并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如红薯淀粉在肠胃的消化过程中能产生一种脂肪酸,既能在肠道中起到消毒剂的作用,又有遏制癌症的功效。
维生素、钙及微量元素硒等在预防恶性肿瘤方面都有潜在的作用。只要常吃些新鲜蔬菜、水果、核桃、花生、奶制品、蛋类、瘦肉、海产品、麦芽、鱼类、蘑菇、葱蒜等,就能防止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
预防大肠癌的关键是要管住自己的嘴,日常生活中,遵循“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饮食原则,宜用部分玉米、全麦面等替代细粮。不吃或少吃煎炸熏烤食品;适量食用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等植物油限制在每人每天20~30克左右;烹调动物性食品忌温度过高及加热时间过长。不酗酒、不吸烟;还要做到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坚持有氧运动,注重心理平衡,定期检查,及早发现隐患。
那么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到底有哪些呢?主要跟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一般认为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是大肠癌高发的因素。
2、遗传因素:有大肠癌家族史的家属,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6倍。一些遗传病均容易患结肠癌:家族性息肉病、Turcot综合症、Gardner综合症、幼年息肉病、Cowden氏病等。
3、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息肉病﹑大肠腺瘤、血吸虫病等:这些疾病均是大肠癌癌前病变,其癌前期病程为5-20年。
4、年龄:结肠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0-65岁之间。年龄越大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也越大。
5、其它因素:缺钼、缺硒﹑经常接触石棉﹑便秘﹑大便量少﹑肠腔内厌氧菌数量增多也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
那么大肠癌都有哪些症状呢?一般来讲,大肠癌早期没有什么症状,但是有些病人可能出现大便习惯的改变,比如原来大便很正常,突然便秘或者腹泻,另一种情况是原来经常便秘,最近突然一段时间腹泻,大便带血是一重要临床表现。临床上当发现大肠癌的时候,大部分往往已经是晚期了。由此可见,大肠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1)改进饮食习惯。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因为高脂肪、高动物类蛋白饮食一方面刺激胆汁分泌,肠道内胆汁量增加,胆汁中主要含有胆酸和胆固醇,故粪便中胆酸和胆固醇含量增多;另一方面,该类饮食可导致大肠腔内内容物(俗称粪汁)中梭形芽孢杆菌生长活跃,该种细菌作用于胆酸和胆固醇,形成可致癌的非饱和多环烃类物质。故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所产生的致癌物质多,作用于大肠时间长,必然导致大肠癌的发生率增加。
(2)积极防治肠道疾病。如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及其他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希望有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以防大肠癌。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预后是不良的。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