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

肺部肿瘤 2017-04-17 15:28肺癌治疗www.zhongliuw.cn
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 -抗癌健康网-中国一流的癌症肿瘤交流平台

纵隔型是的一种特殊类型,影像上易误诊为纵隔肿瘤,最初在X线上,原发性肺癌形成的肿物位于纵隔旁,与纵隔无界线,极似纵隔肿瘤而得名。但其正确诊断对合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 
    患者有咳嗽、咳痰,伴有胸痛,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声嘶,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早期呼吸道症状对诊断纵隔型肺癌有着重要意义,对早期临床症状重视不够是一个重要的误诊因素。纵隔型肺癌与普通肺癌一样,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早期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刺激性干咳以及其他呼吸道症状。当纵隔淋巴结肿大时,出现一些压迫邻近器官的症状,少数出现异位内分泌症状,而纵隔肿瘤早期多无呼吸道症状, 异位内分泌症状更为少见。


    影像学表现 
    纵隔型肺癌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纵隔旁肿块, 肿块边缘不规则、毛刺状或光滑。其他可见阻塞性肺不张、膈肌麻痹升高等间接征象。由于癌肿压迫侵犯肺供血减少,致局部肺纹理稀疏,而纵隔肿瘤一般无此表现。侧位位于中、前纵隔多见,常见主动脉窗消失。中央型纵隔型肺癌致纵隔增宽,同样也有中央型肺癌的一般X线表现。胸膜下周围型纵隔型肺癌所引起的纵隔增宽,与邻近纵隔缘常成锐角,钝角时X线定位较为困难。隐匿型肺癌仅表现为纵隔增宽而看不到原发灶,诊断更为困难。
    CT检查较X线具有明显优势,可清楚显示肿块的特征,内缘与纵隔无界线或间隔以纵隔脂肪影,外缘表现多变;多与纵隔呈锐角相交, 基底部往往小于肿块的最大径线;可见受累支气管改变及管腔内外的软组织块影;肿瘤侵及邻近结构情况、转移征象常显示清楚,增强后肿块强化一般强化无特征性改变,有时可显示一支或数支增粗、迂曲之血管或受侵情况。外缘毛糙、分叶,内缘与纵隔间脂肪线影、锐角相交,支气管改变以及肺内继发性改变、转移征象,均提示病变的肺内起源性质。

 
    鉴别诊断 
    由于CT的应用,中央型纵隔型肺癌的鉴别变得相对容易,而周围型、隐匿型纵隔型肺癌,鉴别尚有一定困难。首先要考虑到上述定位征象,其次是各具体病变不同特点。纵隔淋巴瘤、胸腺瘤是主要的鉴别病变。类似淋巴瘤,但淋巴瘤多为双侧,有融合包绕大血管的趋势, 前纵隔组、气管旁组及内乳组淋巴结最易受累,而肺癌转移前纵隔组不常累及,内乳组受累罕见。其他需鉴别的病变有、胸骨后甲状腺、纵隔生殖细胞瘤、纵隔淋巴结结核等。食管癌病变均在其壁本身,纵隔型肺癌往往与食道壁残存一定的脂肪界线,吞钡造影二者不同。胸骨后甲状腺肿与颈部甲状腺相连,密度与甲状腺相似或见增生、腺瘤等表现,增强后明显强化。纵隔生殖细胞瘤也常发生前纵隔,畸胎瘤可以显示脂肪和骨骼成分,其他肿瘤发病年龄多较轻。纵隔淋巴结结核多发、较小、钙化,常有肺内结核征象、病史。上述病变不易鉴别时,确诊往往需要借助于病理活检。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