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肝癌应该如何用药辅助治疗
此法适用于原发癌根治术后有可能发者、已知抗癌药物确实有效或复发时治愈的机会较小,以及所有辅助疗法不良反应者。大多数患者术后不需要使用辅助性化疗。Duck A和B期的,术中常规作肠系膜和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对指导是否使用辅助性化疗有所帮助。虽然肝脏是结直肠癌切除后常见的转移器官,但发生肝脏转移者仅占复发者的1/4,针对肝脏进行辅助化疗只能延长部分复发者的生存期,因此有必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应用化疗。Taylor等(1979)在结直肠癌切除后立即经门静脉持续灌注(5-FU),每天1g共7天。平均随访期27个月后发现治疗组43例中有2例肝转移(5%),对照组47例中有13例肝转移(28%),两组有明显差异。此项研究虽然令人鼓舞,但是由于两组不是严格对照的随机研究,且随访时间较短,尚不能作出肯定的结论。结直肠癌辅助性化疗的主要问题是缺少有效的抗癌药物。近年来主张对有适应证者长时间用氟尿嘧啶(5-FU)作辅助性化疗,并已证实对部分Duck C期直肠癌确能明显延长生存期。Higginb等(1984)报道应用氟尿嘧啶(5-FU)和(环己亚硝脲,Me-CCNU)对切除结直肠癌标本中有1~4个淋巴结阳性患者做辅助性化疗,能明显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存期。
目前已知有多种氟尿嘧啶的增效药物,作用各不相同,但均系在细胞代谢水平上影响氟尿嘧啶(5-FU)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如(Hydroxyurea)可使肿瘤细胞同步化,定期给能增加细胞内氟尿嘧啶(5-FU)的积聚。Torobian等(1984)报道间断应用全静脉高营养能改变肿瘤细胞的代谢,增强甲氨蝶呤和多柔比星(阿霉素)的疗效。
增加肿瘤组织内的相关药物浓度,以改进治疗指数的方法有用抗体或脂质体做导向治疗、用减毒化合物特异性阻断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刺激骨髓增生,以及充分发挥全植入式药物释放系统(DDS)的作用等。Order等(1980)用放射性核素碘标记抗CEA和抗铁蛋白单抗做肿瘤导向治疗。Uozmi等(1982)报道双途径灌注化疗(two route infusion chemotherapy),即经肿瘤供血动脉灌注抗癌药物,同时经周围静脉给解毒药。改进区域性全植入式药物释放系统可借助于减缓肿瘤的供血流速而增加每次给药的浓度。方法有加作肝动脉结扎、输注降解微球阻断供血动脉、用有球囊的导管装置以及用血管收缩药如、或加压素等。尚有用含药的非降解微球或经肝动脉输注碘化油等。
肝脏隔离灌注技术是在最大限度释放抗癌药物到达肝脏的同时最低限度地减少药物向体循环泄漏。此法虽已有临床应用的报道,但是与区域性灌注同样都受到肝脏毒性的限制,亦不能用于治疗肝外的病变。联合药物与高温并用疗法目前仍处于试验发展阶段。目前有一系列的离子亲和药物如甲硝唑等作为放射增敏剂应用于临床,其原理是在坏死的肿瘤细胞和氧供良好的肿瘤细胞之间存在有对放射线不敏感的低氧供的肿瘤细胞,这些细胞仍有增生分裂的能力,如用增敏剂后则有被放射杀伤的可能性。此外,甲硝唑结合射频高温和肝动脉灌注抗癌药物疗法目前仍处于临床试用阶段。今后治疗继发性肝癌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仍期待于筛选出更多有效的抗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