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再次更新,提倡个体化精准防治

健康快乐 2025-02-18 09:18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放疗是盆腔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占比约达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不等。对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患者而言,放疗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它不仅能够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放射性损伤的风险。特别是盆腔放疗可能导致盆腹腔器官的损伤,尤其是直肠部位,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发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和痛苦。这一难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医学领域的挑战。

在我国,有一位名叫王磊的教授,他是放射性肠损伤诊治领域的先驱者。在他的推动下,由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牵头制定了第一部针对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共识《中国放射性直肠炎诊治专家共识(2018版)》,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该版共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宝贵的诊治指南。此后在王磊教授及其他领域专家的努力下,新的研究证据和技术不断涌现,原有的共识内容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应运而生。该版本的共识在学科间协作和多方面探讨下不断完善,经历了多次线上与线下的修订和研讨。

今年在广州消化道疾病周盛会上,《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正式发布,同时成立了首个“中国放射性肠损伤研究协作组(CRIIR)”。该协组的成立与新版共识的发布标志着一个新的里程碑。多名专家如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汪建平教授与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教授在会上发表致辞,表达了对未来放射性肠损伤诊疗工作的期望和信心。来自全国各地的线上与线下专家共同见证了这一高峰时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王杉教授等专家也对新版共识的发布表示祝贺,并对未来的学术合作充满期待。在众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点亮了我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的正式发布标志,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盛大发布

今天,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的发布仪式。这一版本的《共识》在规范放射性直肠损伤定义的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疾病的临床分型,并倡导了“盆腔整体性损伤”概念和“多学科联合诊治”的重要性。

其中,精准个体化放疗技术的预防作用被特别强调,旨在针对疾病分型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最新的研究使得非手术治疗的推荐等级得以更新。更为难得的是,本次《共识》首次以诊疗规范的形式,明确了手术治疗的具体指导原则与操作细节,包括“损伤控制”和“扩大切除”两大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山六院已故原副院长王磊教授首创的“天河术”,完美体现了“扩大切除”原则,被2021版专家共识所采纳并推荐。这一新版《共识》详细分析了疾病并细化了治疗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高的指导价值。

天河术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放射性直肠损伤的诊治水平进一步提升。在肿瘤多学科协同诊治与精准个体化治疗的当下,盆腔放射性损伤的综合防治将取得显著进步。这份《共识》将为患者带来长期生存与生活质量改善的最优平衡点。

让我们期待,在“中国放射性肠损伤研究协作组”的共同努力下,未来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将走得更远,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通讯员:简文杨、戴希安)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