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肿瘤治疗 2017-04-13 13:30肿瘤治疗www.zhongliuw.cn
目前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疾病不多,但疗效较好,有方法简便,副反应小等优点,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放射性核素治疗属于内照射治疗,通过高度选择性聚集在病变部位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所发出的旅程很短的β-粒子或α粒子,对病变进行集中照射,在局部产生足够的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达到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的目的,而邻近的正常组织和全身辐射吸收剂量很低。

    1 放射性核素的治疗原理

    放射性核素治疗属于内照射治疗,通过高度选择性聚集在病变部位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所发出的旅程很短的β-粒子或α粒子,对病变进行集中照射,在局部产生足够的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达到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的目的,而邻近的正常组织和全身辐射吸收剂量很低。目前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疾病不多,但疗效较好,有方法简便,副反应小等优点,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 放射性核互治疗的临床应用

    (1)131I治疗甲状腺癌

    原理:分化较好的甲状腺滤泡性及乳头状癌有聚集131I的功能,口服131I后,癌组织或转移灶受到足够量的β粒子照射后被破坏,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适应症:

    ·甲状腺滤泡性及乳头状癌已有转移(包括颈,肺,骨等),经检查病灶有摄131I功能。
    ·滤泡性或乳头状甲状腺癌术后癌组织未全部切除或有残留甲状腺。
    ·甲状腺癌治疗后复发而不能手术切除者
    ·病人一般情况良好,白细胞计数在3000以上。

    禁忌症:

    ·妊娠和哺乳期患者
    ·甲状腺术后创面未完全康复者及转移病灶不聚集131I者。
    ·转移病灶可以用于手术切除者。
    ·白细胞低于3000以下有或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

    治疗方法:

    ·患者需住核医学科防护病房,空腹口服131I液体或胶囊后禁食二小时。
    ·口服131I前二天起常规口服强的松100mg一天三次,一周量。
    ·服131I后多喝水,有时排空小便,减少膀胱及全身辐射,口含VitC促使唾液腺分泌,以缓解放射性涎腺炎。
    ·一般服用131I24小时后恢复服用甲状腺素片400mg一天三次,一周后行131I扫描,观察131I摄取情况供预后评估及制定今后治疗方案参考。

    随访:131I治疗后三至六月随访,随访项目包括临床检查,X线片,血相,血清T3T4TSHTG测定,必要时行131I全身显像。若仍有转移灶,需重复治疗,两疗程间隔一般在三个月以上。没有重复治疗次数和接受131I总量的限制,但一般不超过800Mci为宜。

    (2)骨转移癌的治疗

    人体各系统的恶性肿瘤均可发生骨转移,据文献报道,在前列腺癌,乳腺癌及等三种肿瘤患者,有50%的病人最终发生骨转移,常表现为疼痛,局部肿胀,活动受限,甚至骨折,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治疗原理:静脉内注入趋骨性放射性药物后,在骨转移部位出现较高的浓集,利用放射性药物的β射线对肿瘤病灶进行内照射,达到减轻疼痛和抑制病灶增长的姑息性治疗效果,而同时不明显抑制骨髓功能。

    适应症:

    ·确诊为骨转移患者,不受原发癌肿类的限制
    ·骨转移所致剧烈疼痛,放,化疗无效者。
    ·白细胞高于3500和血小板高于九万者。

    禁忌症: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放,化疗后出现严重骨髓功能障碍者。
    ·骨转移灶未溶骨性冷区并呈空泡的患者。
    ·进行过细胞毒素治疗的患者。

    治疗方法:静脉注射放射性药物,目前常用的药物有:

    ·153S-EDTMP(153钐-乙二胺四甲撑膦酸):153Sm的物理半衰期为46.3小时,除有β-射线外,有小部分γ射线,可同时进行骨显像,观察转移灶摄取药物的量。
    ·80SrCI(氯化锶):80Sr的物理半衰期为50.5天,仅发射β射线,因系加速器生产,价格较贵。

    治疗后副反应:对骨髓可有一过性抑制,经六至十二周均能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随访:注意和记录骨痛开始缓解或消失的时间,持续或复发的时间,记录食欲,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一个月内每一周一次血相,两月内每二周查一次,治疗后三个月做骨显像及X线检查。

    (3)的动脉介入治疗

    治疗原理:放射性核素标记玻璃微球经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单次高剂量注入病灶区域,一方面阻塞营养血管,同时借放射性核素发射的β-射线杀伤杀死肝癌细胞,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适应症:

    ·肝脏肿瘤血管丰富,有明确的单一动脉供血
    ·肿瘤供血无动脉畸形或变异者
    ·肿瘤无显著的动-静脉分流

    禁忌症:肿瘤血供差并有广泛坏死者,肿瘤有动-静脉瘘且分流量大者。

    治疗方法:

    ·放射性微球必需制备成混悬液方能注射
    ·动脉导管应尽可能放到接近肿瘤的动脉处

    疗效评价:肿瘤灌注放射性微球后,灌注区开始肿胀,5~7天达高峰,并有假膜形成和坏死组织脱落,肿瘤病变随之缩小。

    (4)放射性胶体腔内治疗

    治疗原理:将放射性胶体注入由恶性肿瘤引起积液的胸腔或腹腔内,让其充分稀释并均匀分布,利用放射性胶体发射的β射线对胸,腹腔的转移灶进行破坏,以抑制或暂停止积液的产生,达到姑息治疗的目的。

    适应症:

    ·预防性治疗,肿瘤切除后疑有残留病灶或播散的癌细胞存在。
    ·浆膜表面有不易切除的粟粒样转移性肿瘤。
    ·肿瘤大部切除,遗有难以切除的部分。
    ·顽固性癌性腹水。

    禁忌症:病人情况严重,有明显恶病质及明显贫血,有包裹性积液,体壁有作品与体腔相通,32P会由此外溢,达不到预期效果,而将污染环境和衣物。

    治疗方法:一般在手术后两周内,作品已愈合而腔内无粘连时进行治疗。治疗前进行显像在确定无腔内粘连后方可注入胶体32P。胶体32P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入体腔。注射后24小时内经常变换体位,以保证胶体32P的均匀分布。

    治疗效果:有人报告一期单纯手术治疗的五年生存率为64%,加用本法后五年生存率提高到92%。对癌性胸腹水可起到暂时缓解和改善症状的作用,但不能明显延长生存期。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