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治疗药物相关性高血压,如何处理?
肿瘤治疗 2020-04-15 17:36肿瘤治疗www.zhongliuw.cn
抗肿瘤治疗药物相关性高血压,用药及处理办法来了!
药物性高血压是常规剂量的药物本身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而致血压升高,即血压>140/90mmHg,如抗肿瘤治疗的药物。
高血压是抗肿瘤药物血管生成抑制剂(IA)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7%,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阻断剂(苏尼替尼、索拉非尼、安罗替尼等)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贝伐珠单抗等)。此外,其他用于肿瘤治疗的药物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等,也会致血压升高。
目前常用降压药物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直接血管扩张药物、中枢性降压药物及复方制剂等。
不同类抗肿瘤治疗药物导致高血压的机制是什么?该如何选用降压药?降压药对肿瘤又有哪些影响?一起来了解下!
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如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可引起血压升高,可能机制为减少微循环的毛细血管数目;以及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与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竞争性抑制EGFR和其他配体的结合,抑制细胞生长,减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产生,而贝伐珠单抗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内皮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致VEGF介导一氧化氮合成减少。
建议:降压药物可选择CCB、ACEI/ARB及其他药物。此外,高血压者既往曾经接受蒽环类、胸部照射或有肺部疾病者需谨慎使用曲妥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使用者半数舒张压重度升高,用药前12h需调整降压药物剂量。
分子靶向药物
如伊马替尼、血管内皮抑素,伊马替尼长期使用可致血压异常(高血压或低血压),1%-2%者用药后可出现严重水潴留;血管内皮抑素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建议:伊马替尼使用过程中若出现严重水潴留需停药;高龄和高血压者使用血管内皮抑素过程中可出现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血压波动,常为一过性异常,注意监测。
止吐药物
5-HT3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是高选择性拮抗剂,临床可用于抗肿瘤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其阻断外周神经元突触前5-HT受体,对传入迷走神经可能有直接作用,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建议:血压未控制的高血压者用药后可出现血压进一步升高,用药前需控制血压,多种降压药物可使用。
糖皮质激素
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临床可用于抗肿瘤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其可增加水钠重吸收而致水钠潴留,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建议:降压药物可选择利尿剂、CCB、ACEI/ARB,并注意血钾变化。
止痛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如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等,临床可用于癌痛等的治疗。其可引起水钠潴留与肾脏损伤、降低前列腺素水平,进而致血压升高。
建议:降压药物可选择CCB、ACEI/ARB。
抗贫血药物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为促红细胞生成素类药物(ESAs),临床可用于肿瘤化疗相关贫血(CRA)的治疗。其可引起血管收缩与细胞内的钙稳态及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并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合成等,进而致血压升高。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高血压多发生于使用后2-16周。
建议:降压药物首选CCB或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ACEI降压不敏感。此外,高血压控制不良者禁用。
上一篇: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比10年前上升10%
下一篇:慢待肺癌后果严重 肺癌治疗有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