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诊断方法
肝脏位于人体的右上腹腔,是人体的最重要消化器官,也是最主要的代谢器官。原发性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的症状在早期很不明显,甚至在患病后较长时间内都没有不适的感觉,等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逐步产生腹部疼痛、腹部包块、食欲下降、疲乏无力、日渐消瘦等表现,所以给早期诊断带来非常大的困难。肝癌多数情况下发生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上,和肝硬化的症状又非常相似,容易被患者忽略。原发性肝癌的定性诊断需综合分析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各种辅助检查资料,诊断有两个层面:
一、肝癌的病理诊断,通过获取肝组织或者肝外组织,如腹腔镜直接显示肝表面情况并活检、肝穿刺活检、淋巴结活检等经组织学检查或腹水找癌细胞,并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有两种病理类型,一为肝细胞癌,是在肝叶的肝细胞发生的癌变;二为胆管细胞癌,是在胆管的上皮细胞发生的癌变。
二、肝癌的临床诊断:第一,如无其他肝癌证据,AFP>400ng/ml持续四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者;第二,各种影像检查提示肝内占位性病变能排除肝和转移性肝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1、AFP>20ng/ml;
2、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
3、无黄疸而碱性磷酸酶(AKP)或r-谷丙氨酰转肽酶(r-GT)明显增高;
4、远处有明确的转移性病灶或有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的肝硬化。符合者可临床诊断为肝癌。
由于40%肝癌诊断时没有症状,因此早期诊断率低,确诊时多数已达到中晚期, 5年生存率低仅2%-16%。对有肝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六个月接受一次甲胎蛋白检测与B型超声波检查,就能在肝癌的早期被发现出来, B超检查可发现2—3cm以下的微小肝癌,近半数病人能作手术切除。当肝癌直径小于2cm或密度近似正常肝实质或者病变呈弥漫性时,CT难以显示,经造影增强可显示直径在1~2cm的病灶,MRI能更清楚的显示肝癌的转移性病灶。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数字减影造影选择性肝动脉造影(DSA)是一种灵敏的检查方法可显示直径在lcm以内的肝癌。国外的多项指南(包括AASLD,EASL和NCCN的CPGs)都强调对于肝脏占位进行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并且应该在富有经验的影像学中心
肝癌起病常隐匿,很多病例在肝病随访中或体检普查中发现而诊断。临床建议对于有肝脏占位性病变,但是血清AFP无升高,且影像学检查无肝癌影像学特征者,如果直径<1cm,可以严密观察。如果肝脏占位在动态显像中未见血管增强,则恶性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占位逐渐增大,或达到直径≥2cm,应进行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等进一步检查。即使肝活检结果阴性,也不宜轻易否定,要追踪随访;应每间隔6个月进行影像学随访,直至该病灶消失、增大或呈现HCC诊断特征;如病灶增大,但仍无典型的HCC改变,可以考虑重复进行肝活检应用。另外AFP及B型超检查可以偶然发现肝癌,此时病人往往无症状,体格检查亦缺乏肿瘤本身的体征,此期称之为亚临床肝癌。而一旦出现症状就诊者,其病程大多已进入中晚期。 肝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细胞就会发生改变,容易出现癌变,建议对有肝脏疾病的患者要定期的做好防治工作。